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语段理论的汉语长、短被动句统一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1 05:16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段理论的汉语长、短被动句统一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最简方案 语段理论 汉语被动句 焦点 非论元移位


【摘要】:根据管辖和约束理论,汉语长被动句经由空算子移位生成,汉语短被动句则涉及空代词移位;二者中的语义同指则分别经由述谓关系和控制关系来实现。然而,空算子方案过多依赖缺乏理据的理论假设,而空代词方案则与诸多移位限制相悖。鉴于现有分析在解释被动句中动词的及物性来源等方面较为乏力,本文基于语段理论提出汉语被动句的焦点分析法,主张汉语长、短被动句均无主语,其句首名词可能为非论元成分,而其非论元属性则植根于汉语的类型学特征——隶属非主语凸显类语言。文章认为,汉、英被动句均可在最简句法的合并机制内生成,二者的结构差异则源于其词项的个性特征。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关键词】最简方案 语段理论 汉语被动句 焦点 非论元移位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特色句式的优化生成及其中介语加工机制研究”(15BYY09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汉语被动句常见的两种形式分别如(1)和(2)所示(Huang et al.2009:112)。这两种句式的共性在于二者都具有主语“张三”、“被”字以及动词“打”。(1)张三被李四打了。(2)张三被打了。由于(1)中的“被”字后还有名词“李四”,因此被称为长被动句,而“被”字后没有名词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志刚;;移位性特征、句法操作限制与句首名词的话题和/或主语属性——以汉语领主属宾句和及物句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潘海华,韩景泉;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3 姜兆梓;;“吃食堂”及其相关句式中的非对称性[J];现代外语;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方勇;王优;;两种领有名词移位句式中动词的语法和语义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刘琴;赵世芳;;左分枝条件与“具有领属关系”的宾语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李丹弟;;“领有名词移位”四种不同分析的对比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5 马志刚;;英汉非宾格结构的跨语言差异[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2期

6 孙天琦;潘海华;;也谈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兼论信息结构对汉语语序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12年04期

7 吴晶;;再谈“王冕死了父亲”的句式构成[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孙志农;;现代汉语领主句研究:回顾与前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马志刚;;最简方案下的探针—目标一致关系与“虚指词there更低位插入”假说[J];英语研究;2013年03期

10 屠爱萍;;谈谈显性非宾格动词句[J];长江学术;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涛;汉语句法移位的神经语言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郭印;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张建;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典型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建伟;英汉语中非宾格现象之认知构式角度探索[D];复旦大学;2008年

9 吕艳辉;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手部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倪蓉;现代汉语作格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芳;英汉作格动词的句法与语义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许文平;英语母语者汉语非宾格动词习得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郑香清;英汉存现句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冯静;论领有名词结构的生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6 罗天华;论元结构:标记、语序及其关系[D];南昌大学;2007年

7 刘琴;现代汉语“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欢;宾语省略的认知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9 林明东;英语SVA句式中A的地位的句法—语用界面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王瑛璐;隐现句及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3 孙天琦;;谈汉语中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4 马志刚;;局部成分统制结构与领有名词提升[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韩景泉;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6 程杰;;虚介词假设与增元结构——论不及物动词后非核心论元的句法属性[J];现代外语;2009年01期

7 杨永忠;;非受事宾语句类型的参数分析[J];现代外语;2009年01期

8 马志刚;章宜华;;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词汇特征与保留宾语句式的跨语言差异[J];现代外语;2010年01期

9 顾阳;关于存现结构的理论探讨[J];现代外语;1997年03期

10 潘海华;词汇映射理论在汉语句法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试论重动句的功能[J];语言研究;2002年01期

2 曹广涛;从汉英被动句看中英文化的异同[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期

3 张京华;英、朝、汉被动句对比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薛笑丛;英汉被动句的互译方法[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史成周;被动句多维思考[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年03期

6 金春子;被动句中动作主体的助词适用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7 周崇谦;《水浒传》的被动句[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孙红玲;;致使性重动句的量变图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4期

9 许进;“标志被动句”质疑[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周海燕,金海兵;英汉被动句的使用限制[J];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亓艳萍;;小学儿童运用被动句表达的调查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2 徐明;;原型范畴理论下的日汉被动句认知分析[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3 陈年高;;敦博本《坛经》的被动句[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陈志云;;《管子》被动句式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钟小勇;重动句信息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孙红玲;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李洁;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王志坚;俄语被动句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丁婵婵;现代汉语重动句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金莲;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张万禾;意愿范畴与汉语被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道根;现代汉语被动式原则与参数模型[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隽;现代汉语致使性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李彦;关于日中被动句的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杨春凤;佛传经被动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云华;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陶俊;原则—参数理论与被动句的语法化[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梅晓莲;汉日被动句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杨静;韩中被动句的表现形式,,意义功能及对应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8 任彦;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魏扬秀;重动句原因解释功能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10 钟小勇;重动句信息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70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70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1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