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得”字句习得研究
本文关键词:留学生汉语“得”字句习得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现代汉语“得”字句的句法进行了探索,在EF驱动的语段推导框架下证明了功能语类“得”在“得”字句句法推导中的必要性,顺势解开了“得”字句句法的三个谜团,即“得”前不能带“着、了、过”,“动-得”一般线性紧邻,以及“得”前动词带宾语时一般要复制该动词。然后,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留学生习得“得”字句的情况,发现:1、在“得”前不带“着了过”的习得上,一年级和二年级留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动-得”线性紧邻的习得上,一二年级留学生也存在显著性差异。3、在“得”字句动词复制的习得上,一二年级留学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都未能习得。以上结果说明,二语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得”字句句法的习得,但教学设计的缺陷可能是留学生未能习得“得”字句动词复制这一规律的原因。我们在此基础上,对“得”字句句法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一、在教学观方面,强调教的过程应该去适应和匹配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兴趣。而“学”要创造引导学生“输出”的环境。第二、在学生观方面,要重视留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并且要避免“过高或过低估计留学生语言能力的两个误区”第三、对教师素养方面的建议,教师要结合本体研究理论成果进行教学,要结合偏误分析结果进行教学,最后还要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第四、在教材观方面,要抛弃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观点,将教材理解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一部分,教材只是教学的媒介和资源,教师要学会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
【关键词】:“得”字句 语段推导 习得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1
- 1.1 研究缘起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3 研究方法10
- 1.4 论文结构安排10-11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1-21
- 2.1 汉语“得”字句的研究现状11-16
- 2.1.1“得”前成分研究11-12
- 2.1.2“得”后成分研究12-14
- 2.1.3“得”前与“得”后两部分的关系14-15
- 2.1.4“得”的性质15
- 2.1.5“得”字特殊句式15-16
- 2.1.6“得”字句句法研究16
- 2.2“得”字句习得研究现状16-18
- 2.3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现状18
- 2.4 句法推导的相关概述18-21
- 2.4.1 最简方案的发展概述18-20
- 2.4.2 语段理论的概念及发展20-21
- 第三章“得”字句的句法分析21-34
- 3.1 泛动词分析法21
- 3.2 音系合并分析法21-23
- 3.3 词法融合分析法23-25
- 3.4 问题与反思25-27
- 3.5“EF驱动”的得字句语段推导27-30
- 3.5.1“得”的性质及必要性27-28
- 3.5.2“得”前不带“着、了、过”28
- 3.5.3“动-得”线性紧邻的必然性28-29
- 3.5.4 动词复制现象的原因29-30
- 3.6 展望30-32
- 3.6.1 关于“得”30-31
- 3.6.2 关于线性化31-32
- 3.6.3 附加假设32
- 3.7 本章小结32-34
- 第四章 基于留学生“得”字句习得的问卷研究34-51
- 4.1 研究对象34
- 4.2 研究问题34
- 4.3 研究工具34-36
- 4.3.1 语料来源34
- 4.3.2 问卷设计内容34-36
- 4.3.3 题型设计36
- 4.4 数据收集与统计36-44
- 4.4.1“动-得”线性关系的习得情况39-40
- 4.4.2“得”前动词复制的习得情况40
- 4.4.3 其他方面的习得情况40-44
- 4.5 习得结果及分析44-47
- 4.5.1“得”字句习得存在的问题44-45
- 4.5.2 偏误分析45-47
- 4.6 对教学的建议47-51
- 4.6.1 对教学观的建议47-48
- 4.6.2 对学生观的建议48
- 4.6.3 对教师观的建议48-49
- 4.6.4 对教材观的建议49
- 4.6.5 小结49-51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1-52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51
- 5.2 研究的不足51
- 5.3 对未来的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1 留学生“得”字句习得情况调查55-58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58-59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强;;科学发展 快速崛起 学院举行马来西亚留学生汉语班开班典礼[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2 钟清玲;;第三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圆满结束[J];电视研究;2010年10期
3 ;1979年暑期留学生汉语进修班圆满结束[J];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年01期
4 ;第二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福建赛区预赛精彩掠影[J];海外华文教育;2009年02期
5 梁蕴华;;留学生汉语听力的难点及对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3期
6 文薇;留学生汉语听力培养教学初探[J];保山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7 孙毅;;浅谈留学生汉语短期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郝红艳;;汉语内部因素与留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语内偏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才婉茹;;第三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在京举行[J];当代电视;2010年09期
10 吴敬;;浅析留学生汉语教学成效的提升[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秀婷;尤浩杰;杨琪;;奖学金理工科学历留学生汉语补习的难点及解决办法[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2 易维;张凌玢;夏名仪;何其书;梁亚楠;辛家琳;;在京留学生汉语语言接触情况调查[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明方邋单子津;首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决赛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孙_"邋实习生 魏连秀;留学生报名语言志愿者填补稀缺语种空白[N];北京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永刚;“定单教育”保学子就业[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初级阶段阿拉伯留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范云琪;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调查和分析—兼评《博雅汉语》教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张凤永;英韩母语者留学生汉语四类对象格状语的习得情况考察[D];南京大学;2014年
4 王江梅;留学生汉语动量补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5 杨晓瑞;中高级阶段塔吉克斯坦留学生汉语礼貌语语用偏误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6 祖丽胡玛尔·阿卜力孜;来疆巴基斯坦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7 于婷婷;外国留学生汉语补语残缺情况考察与分析[D];安徽大学;2016年
8 张晓蕊;强化模式下初中级留学生汉语听力难点与障碍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庞曼;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徐旭;泰国留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实验语音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73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7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