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守望乡愁:论华人离散族群对中国文化的翻译与传播

发布时间:2017-09-07 04:24

  本文关键词:守望乡愁:论华人离散族群对中国文化的翻译与传播


  更多相关文章: 乡愁 离散 文化翻译 文化传播


【摘要】:在后殖民理论视角下,"文化翻译"不仅指跨语言文化的文本转换,还涉及到人在不同文化间旅行的状态及过程。心怀乡愁的华人离散族群在家国之外从未停止过书写、翻译、演绎和传播中国故事。他们跨越"自我"和"他者"的文化离散体验能更好地帮助其协调文化异质性和可译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研究离散族群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展现的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方式,指出他们基于不同的文化身份认同诉求,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来展现中国元素和中国想象,用回归、回望、重塑等不同形式守望了乡愁。本文认为离散译者的文化使命是要以更开放和自信的文化心态向世界说明中国,当好让中国文化拥抱世界的文化导游。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乡愁 离散 文化翻译 文化传播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文化翻译”在后殖民理论视角下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霍米·巴巴(Bhabha)认为,后殖 民时代的移民是一种翻译现象,人们的跨文化旅行本身是具有翻译性的。文化翻译涉及到移民的跨文化迁徙状态和过程。[1]224文化翻译者把故国家园的历史文化当作“原文”,以另一种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明;飞散[J];外国文学;2004年06期

2 李正栓;陶沙;;国外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笑蜀;;聂华苓 把毛泽东诗词译介给全世界[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14期

4 李明欢;;Diaspora:定义、分化、聚合与重构[J];世界民族;2010年05期

5 王颖冲;王克非;;中文小说英译的译者工作模式分析[J];外国语文;2013年02期

6 王宁;;世界文学语境下的华裔流散写作及其价值[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孟涛;蔡仲林;;传播历程与文化线索: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历史探骊[J];体育科学;2013年10期

8 殷茵;;民族的记忆与回望——华裔美籍流散作家黄哲伦戏剧研究[J];戏剧文学;2010年07期

9 许钧;文字的转换与文化的播迁——白先勇等谈《台北人》的英译[J];中国翻译;2001年06期

10 潘文国;译入与译出——谈中国译者从事汉籍英译的意义[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涛;“此”与“彼”:后殖民视阈下的流散美国华人文学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启剑;;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卢志君;;文学作品名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万正发;;评《醉翁亭记》英译的译者主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郑军;;流散族裔的抉择:迷失与抗争——流散批评视角下解读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族裔身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5 黄忠廉;;方言翻译转换机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贾红霞;;可译性的认知理据——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杨艳;贾德江;;从顺应论角度看中英宗教作品翻译策略之相似性——以《金刚经》和《圣经·新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8 徐兴胜;;外宣翻译中中国特色词汇对待:异化?归化?——基于国内经典英译和国外媒体英译的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马志波;;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的文化丢失和话语失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覃江华;;典籍英译者的文化意识与语篇意识的融合——以《论语》三种英译为例的讨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元刚;;描写与解释并重:中国英汉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和追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谭晓丽;和而不同—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朵宸颉;阿拉伯诗坛新生代:追求自我实现的“边际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李海军;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丹;顾执中《封神演义》英译本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明;辜鸿铭译《论语》的生态翻译学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金廷显;模因论视角下《论语》的英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黎小燕;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D];暨南大学;2011年

5 冯舸;《庄子》英译历程中的权力政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荣广;改写理论视角下杨氏夫妇《宋明平话选》翻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纪建镖;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慧;白先勇离散文学创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唐喜庆;从《论语》三个英译本的不同特点分析译者主体性的发挥[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宋玉辉;心理移情与视阈融合双重视角下的许渊冲和格瑞汉唐诗英译比较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国清;骆红斌;;中国符号:武术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杨嘉;;2008年大众出版盘点[J];出版参考;2009年01期

3 邓锐龄;;评谭·戈伦夫新著《近代西藏的诞生》[J];中国藏学;1988年01期

4 穆立立;哈萨克斯坦当前的民族进程和民族关系[J];东欧中亚研究;1993年04期

5 王理行,郭英剑;论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的中文译名及其界定[J];外国文学;2001年02期

6 童明;飞散[J];外国文学;2004年06期

7 管方;;严歌苓:逼自己最后一回[J];小康;2010年03期

8 赵毅衡;;为什么没有“新留学生文学”?——海外中国大陆文学研究提纲[J];花城;1995年02期

9 宋伟杰;;地方性的还是全球性的——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认同问题[J];花城;1997年02期

10 李连广;;1848—1882年华人移民美国原因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丽平;;英国离散文学研究述评[J];长城;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琪;;“离散族群”:中亚维吾尔人[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本文编号:807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07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c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