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概念能力假设与外语学习者的“隐性不地道现象”
本文关键词:语言概念能力假设与外语学习者的“隐性不地道现象”
更多相关文章: 隐性不地道现象 语言概念能力假设 域映现 概念结构
【摘要】:"隐性不地道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说出或写出的一种受母语影响、带母语痕迹但却可接受的外语表达现象。本文提出了"语言概念能力假设",并认为隐性不地道现象是由于强大的母语概念能力使学习者在使用外语表达经验时有意无意地采用与母语相同或类似的方式来对经验进行概念化,导致所产生的概念结构具有母语偏向性所致。与此同时,本文采用被动产出型的"选择填空"实验任务,开展了两项基于E-Prime的反应时研究。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为:(1)隐性不地道现象确实发生于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使用中;(2)语言概念能力假设为探讨隐性不地道现象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外国语文研究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株洲市新凤凰国际高中;
【关键词】: 隐性不地道现象 语言概念能力假设 域映现 概念结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认知科学视域下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项目编号:11XYY024) 重庆市社科基金“第二语言习得概念观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0YBWX44)的资助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1.引言母语持久地影响二语的学习与使用,这在学界多有共识。Cook(1992)在讨论多语言能力(multicompetence)时就明确指出,母语始终影响外语(二语)学习过程,学习者无法有效“关闭”母语。文秋芳(2010)也提到,二语学习中即使语言能力已达到高水平的学习者也可能无法完全摆脱母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孟;王德春;;外语思维再思考——论外语思维的“概念化模式”内涵[J];外语研究;2006年04期
2 姜孟;;概念迁移:语言迁移研究的新进展[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登明;张巧荣;;濒危语言能救活吗?——语言学的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年02期
2 欧平娅;;双语心理词库表征研究及其教学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钟富强;;外语学习过程的概念思维特征[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黄宝燕;夏金华;吴丹;韩丽萍;王军利;;论大学生外语学习惰性思维成因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1期
5 陈娟;包晓琪;张薇;;叙事心理学视角下的“故事化”英语写作——观念、运用与价值[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7期
6 鞠晶;孙启耀;;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障碍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霍向宁;;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外语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4期
8 吴诗玉;胡文杰;;汉语在大学英语学习者阅读中的作用[J];国外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9 姜孟;邬德平;;语义迁移的六类证据及其解释[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杜慧颖;蔡金亭;;《双语者概念和概念化中的语际影响专号》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占好;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语用能力评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何爱晶;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词汇学习[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杨彬;心智的门铃[D];苏州大学;2008年
4 王瑞;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词汇心理表征发展过程与造词偏误的心理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赵丽梅;《黄帝内经》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徐知媛;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刘永琴;心理模块观: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恩涛;词汇理解中内隐空间表征激活的认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殷融;道德概念黑白隐喻表征的心理现实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姚昭;不同具体性词汇的识别:效价和唤醒的贡献[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伟;英语学习者隐喻产出僵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史珊珊;英语语言思维中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靳书兰;内向型英汉学习词典中隐喻的展现方式[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修兴;英语专业学生ERC习得过程中的构式迁移[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邹苏桂;中西思维差异对中国二语习得者写作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露;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层面上的隐性不地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爱研;概念迁移视角下的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动名搭配错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洪梅;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隐喻能力与语言输出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丁利;英语专业学生语言意识状况的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琳;对外汉语教材同译词语及英语背景留学生使用偏误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宇;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教学;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宝育;语言概念的延伸与扩展[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年02期
2 张小红;;语言背后的镜子——简析预设在语言概念功能中的深层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吕婧;;从对语言概念的分析浅议语言与思维的关系[J];学理论;2012年35期
4 尚新;语言的概念:回顾与前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2期
5 季红真;;回到狭义的语言概念[J];文学评论;1988年01期
6 吉彦波;;应拓展语言概念的内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7 许子为;张顾为;何淼;;近十年来我国网络语言概念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王斌;;语言概念与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9 陆勋林;语言概念的认知特征[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邵俊宗;关于语言概念的建构[J];玉溪师专学报;1997年05期
,本文编号:816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1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