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汉学文献在国内的翻译与出版
本文关键词:近30年来汉学文献在国内的翻译与出版
更多相关文章: 汉学文献 翻译出版 出版选题 翻译质量 翻译规范体系
【摘要】:近年来,大量汉学文献在国内翻译出版,为国内学术界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很多国外学者汉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也让国内学者受益匪浅,大大促进了国内对海外汉学的深入研究。本文对汉学文献翻译出版现状,尤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优化出版选题、提高翻译质量、建立规范体系等相应对策。
【作者单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汉学文献 翻译出版 出版选题 翻译质量 翻译规范体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资助,项目名称:“英文汉学文献中译研究”(批准号:14YJC740106)
【分类号】:G239.2;H059
【正文快照】: 汉学(Sinology)是指外国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介力度的增强,一些出版社开始与国内一些汉学研究机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 构合作,陆续以“译丛”的方式长期、持续地翻译出版理、工艺科技等各种学问的综合性学科,又称中国学 世界各国的汉学著作,形成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莉苇;;《内闱》一书的译名问题及其他[J];博览群书;2005年11期
2 朱徽;回译的困惑[J];读书;2003年11期
3 雷颐;杜继东;;60年来的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译介[J];兰州学刊;2014年10期
4 程章灿;;学术翻译的软肋——对欧美汉学论著之中译诸问题的思考[J];文史哲;2011年04期
5 张西平;;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海外汉学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闫雅萍;;《文心雕龙》的英语翻译与研究概述[J];国际汉学;2014年01期
2 韩子满;;论军事文献中专有名词的翻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芳;;汉学论著翻译问题论析——以伊沛霞《剑桥插图中国史》为例[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4 程章灿;;学术翻译的软肋——对欧美汉学论著之中译诸问题的思考[J];文史哲;2011年04期
5 黄立;;英语世界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的得与失[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倩;;力求唯真求实——浅谈翻译中的“还原”问题回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正良;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柏寒夕(Michael Bauer);德国汉学家甲柏连孜(Georg von der Gabelentz)《汉文经纬》(Chinesische Grammatik)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徐丽;日本明治时期汉语教科书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张冰妍;北美汉学家韩南文学活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华满元;《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倩;回译研究:基于关联理论及互文性理论视角[D];厦门大学;2008年
3 刘冰;基于顺应论的阿瑟·韦利中诗英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志田;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孟华;;试论汉学建构形象之功能——以19世纪法国文学中的“文化中国”形象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莉苇;;《内闱》一书的译名问题及其他[J];博览群书;2005年11期
4 王庆成;晚清华北的集市和集市圈[J];近代史研究;2004年04期
5 史建云;对施坚雅市场理论的若干思考[J];近代史研究;2004年04期
6 任放;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4年04期
7 夏明方;;一部没有“近代”的中国近代史——从“柯文三论”看“中国中心观”的内在逻辑及其困境[J];近代史研究;2007年01期
8 曾业英;;蔡锷与小凤仙——兼谈史料辨伪和史事考证问题[J];近代史研究;2009年01期
9 黄宗智;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J];历史研究;2002年04期
10 王家范;中国社会经济史面临的挑战——回应《大分流》的“问题意识”[J];史林;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国文;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汉学研究问题[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2 阎纯德;从“传统”到“现代”:汉学形态的历史演进[J];文史哲;2004年05期
3 王德威 ,季进;“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汉学会议”综述[J];文学评论;2005年05期
4 王德威;季进;;文学行旅与世界想象——“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汉学会议”专辑[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1期
5 何培忠;;国际汉学的出现与汉学的变化[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6 傅tJtJ;;汉学何为? 关于“汉学自我定位”的讨论述评[J];博览群书;2007年05期
7 蒋向艳;;程抱一的汉学研究之路[J];法国研究;2007年02期
8 高媛;;“世界汉学大会2007: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9 徐宁;;俄罗斯汉学研究的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4期
10 王国强;;“侨居地汉学”与十九世纪末英国汉学之发展——以《中国评论》为中心的讨论[J];清史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夫平;;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及其影响[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2 樊书华;;鼐德方案与哈佛大学的汉学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3 阎国栋;;17—18世纪俄国来华使节与俄国汉学萌芽[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4 熊月之;;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5 张晶萍;陈先初;;省籍意识与文化认同:叶德辉振兴湖湘汉学的努力[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6 李孝迁;;民国时期国际汉学史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葛夫平;;巴黎中国学院述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8 罗检秋;;西潮冲击下晚清汉学的调适与演进[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9 聂德宁;;(荷兰)包乐史著《巴达维亚华人与中荷贸易》评述[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10 王宁;;全球化、本土化和汉学的重建[A];东方丛刊(1999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七辑)[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继愈;汉学发展前景无限[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纪宝成;汉学是什么[N];光明日报;2007年
3 记者 王杨;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京召开[N];文艺报;2009年
4 ;温儒敏:对汉学研究的姿态和立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弯弯;汉学:在中与西之间[N];北京日报;2012年
6 记者 刘茜;世界汉学大会提出“新汉学”构想[N];中国文化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刘茜;“新汉学”应面向当下面向世界[N];中国文化报;2012年
8 (西班牙)劳尔·鲁伊斯 王燕、刘莉 译;欧洲汉学更重要的是“欧洲”观念[N];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М.Л.季塔连科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俄罗斯汉学[N];文汇报;2012年
10 曹兴;莫把汉学当国学[N];中国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欣;十八世纪英国汉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元琪;清代道咸同时期的汉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张循;论十九世纪清代的汉宋之争[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慧;怀履光及其汉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辛欣;试析美国汉学研究的演化及发展方向[D];外交学院;2009年
3 上官儒烨;对弗朗索瓦—于连的汉学研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冯妍;弗朗索瓦·于连汉学研究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晓红;德国汉学视角下的中国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威;从遗忘到真实:英国汉学家庄延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塞(José Miguel Vidal Kunstmann);报道中国:汉学东方主义,,殖民话语以及1850-1864的《北华捷报》[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林馨;英国专业汉学时期词法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9 袁刚;试论晚清汉学与宋学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6年
10 杨飞;清中期常州学派学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28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2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