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勒菲弗尔“中西翻译思想比较”一文中的几个定论
本文关键词:评勒菲弗尔“中西翻译思想比较”一文中的几个定论
【摘要】:勒菲弗尔"中西翻译思想比较"一文高屋建瓴,从文化学派的视角比较了中西翻译传统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但深入研读此文,发现其在"中国翻译历史阶段的划分、中西翻译传统中原文与译文的关系、西方译者的读者意识和西方翻译史上的合译"四方面存在误读或误释。通过史料考证和理据分析对这些疏漏进行了考辩,并深入剖析了隐藏在疏漏背后的可能原因。借此呼吁:国内学者在学习国外翻译著作时不可盲信书中所言,而应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并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以赢得一个与西方平等对话的翻译研究话语权。
【作者单位】: 怀化学院;四川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勒菲弗尔 中西翻译传统 疏漏 考辩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3YJC740136)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A302) 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项目(FWJD2014-2)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HN-0021-B)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Lefevere,1945-1996)是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范式的倡导者和理论建设者,在中西翻译学术界具有独特影响力,其撰写的“中西翻译思想比较”(“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onTranslation”)一文作为第一章被收录在他与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峰;;深度描写、新历史主义及深度翻译——文化人类学视阈中的翻译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俊杰;;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翻译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2 杨熠;;中西思想家对“人的尊严”的论述[J];河北法学;2012年01期
3 李迟;;《追忆》中宇文所安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阐释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杨文波;;清末家庭教育的新气象——以冯友兰为个案[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5 王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6 张世泰;秦平山;;先秦“命”义浅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朱雪里;论李白诗歌的悲剧意识[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苏晓旭;;生也天行,死也物化——试论庄子的生命观[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9 黄敦兵;;试论黄宗羲对王畿的哲学史重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曹书文;家族小说的当代转型——梁斌的《红旗谱》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琦;翻译理论的生命:压抑或超越?[D];河南大学;2011年
2 苏敏燕;基于“深度翻译”理论的《红楼梦》四个英文译本亲属称谓翻译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方子珍;关联理论观照下的厚翻译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刘高高;阐释人类学给翻译研究的启示[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金凤;基于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与厚翻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徐曦;走进他者的世界[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珊珊;从阐释人类学角度分析《聊斋》英译本中的“深度翻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张霄;注释作为儿童文学翻译补偿手段的有效性评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黄琳;深度翻译[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吴昕欣;厚翻译在艺术翻译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鸿凡;曾薇薇;;安德烈·勒菲弗尔翻译思想述评[J];海外英语;2011年10期
2 陈敬艳;;勒菲弗尔及其操纵论[J];现代妇女(下旬);2013年06期
3 李玲霞;;浅谈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理论及他对The Lysistriata不同版本改写的诠释[J];科技信息;2014年07期
4 张文君;;解读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理论[J];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吴涛;;勒菲弗尔“重写”理论视域下的华兹生《史记》英译[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张敏;;从勒菲弗尔“三要素”看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翻译活动[J];现代妇女(下旬);2013年06期
7 赵亮;;从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看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的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邓江雪;;勒菲弗尔译学思想探究[J];黑河学刊;2012年05期
9 祝嫣;;浅析勒菲弗尔的“翻译操纵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2期
10 魏婷婷;;安德烈·勒菲弗尔译学思想述评[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詹璐;;勒菲弗尔的“改写”说行不通了吗?——《爱情故事》“文革”译本“禁忌”翻译探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向娜;环法赛基尔岑继续领跑[N];中国体育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蔓;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视角下的饮食文化翻译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胡杰;根据安德烈·勒菲弗尔的重写理论对晚清文学翻译(1895—1918)的阐释[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许泓婷;从勒菲弗尔的操控论看《圣经》不同汉译本的翻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易欢欢;从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角度论权力关系对口译的操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静;从勒菲弗尔的翻译四层次理论分析《色·戒》英、德译本[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武海燕;勒菲弗尔改写理论下的《世界之战》三个中译本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年
7 黄丽娟;安德烈·勒菲弗尔理论视角之《庄子》三英译本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彭颖;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看《诗经·国风》英译[D];复旦大学;2012年
9 李昕燕;基于勒菲弗尔的三要素理论的林语堂英译作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10 马晓洪;从勒菲弗尔的“改写论”看《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33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3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