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西方英语文化对中国人言语行为的影响——以汉语跨文化语用变体为例兼谈汉语国际推广

发布时间:2017-09-12 21:19

  本文关键词:西方英语文化对中国人言语行为的影响——以汉语跨文化语用变体为例兼谈汉语国际推广


  更多相关文章: 西方文化 跨文化语用变体 言语行为 成因分析 汉语国际推广


【摘要】:在英语和汉语间语言接触的背景下,受英语语用文化的影响,汉民族的认知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部分调整,汉语中融入了英语中的某些交际文化和语用规则,形成了汉语跨文化语用变体。根据和固有表达式的区别关系,汉语跨文化语用变体可分为添加型、调整型和频变型三类。定型的跨文化语用变体不仅适用于跨文化交际,成为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的重要方式,同样也运用于汉民族内部,丰富了汉语本身的语用选择,并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文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
【关键词】西方文化 跨文化语用变体 言语行为 成因分析 汉语国际推广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青年项目(13DWXJ06) 鲁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WY2011009)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界掀起了跨文化研究的热潮。当时,人们认识到“没有对比,就很难找出差异,自然也就无法发现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1]吕必松(1990)也同样指出:“交际文化因素往往是本族人‘习焉不察’的,只有通过对比研究才能揭示出来。”[2]一直以来,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芳;;基于礼貌原则的英汉感叹句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谢元才;;跨文化语用能力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杨亦柳;唐德根;;模糊语言的跨文化语用功能[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万小青;;从“谢谢文化”看二语习得课堂输入中跨文化语用能力培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屈毅博;;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几种途径[J];知识经济;2011年10期

6 赵娜;;医学院校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年06期

7 言红兰;;跨文化语用视角下的壮英价值观差异——以日常用语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李铮;;论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3年08期

9 朱思亲;;大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研究的走向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年06期

10 崔新颖;曹学荣;;从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原则[J];语文学刊;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东东;;论跨文化语用能力与口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王聿良;;论英汉口译的跨文化语用策略[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原庆荣;;商务英语的跨文化语用翻译策略[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张文英;;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跨文化语用问题研究”的研究报告[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熊天添;跨文化语用关联—顺应模式[D];湘潭大学;2006年

2 葛晓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3 黄玮;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语用能力相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4 张晓莹;中美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含糊策略的跨文化语用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袁琳;中美情景喜剧中刻意曲解的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慧;请求言语行为:西北地区藏、汉语跨文化语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李旭清;礼貌现象的跨文化语用分析及外语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鲁小芳;英汉礼貌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39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39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4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