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被字句的及物性投射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语被字句的及物性投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被字句 及物性投射 施用结构 被动标记Voice
【摘要】:本文探讨的是不同形式的汉语被字句的句法生成问题。在最简方案(Radford 2009)和及物性投射(Bowers 2002)的框架下,本文对汉语的长被字句和短被字句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及物性投射方案,并且分析了被字句中名词的格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本文通过新的语言数据发现汉语的长短被字句都包含了论元移位,并且在短被动句中存在有一个隐性的施事论元。因而对长短被字句进行统一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其次,本文发现无论将被字分析为介词还是动词,都会引发新的争议。因而本文提出“被”是一个被动标记,也就是Voice,并且本文假设它的EPP特征只能通过提升一个来自于及物性投射(Transitivity Projection)的名词来满足。设立该投射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只有及物动词才能被“被”选择以及“给”在被字句的分布问题。最后,本文提出用施用结构(Applicative Projection)来分析带有保留宾语的被字句和嵌有把字句的被字句,因为这一结构可以很好地解释保留宾语的格分配问题。在本文的分析方案中,核心功能语类v将自己不可解读的一致性特征“向上”传递给了Voice,这是因为在被字句中,当Tr变成一个有语音形式的受影响标记“给”的时候,它就阻碍了v将自己的不可解读特征向下传递。一个典型的被动句是通过如下方式生成的:动词与其内论元合并生成VP.该VP同一个含有EPP特征的及物性投射Tr合并生成Tr P,同时内论元提升至spec-Tr的位置。然后该Tr P同带有外论元的轻动词v合并,生成v P.此时Voice,也就是“被”,被从词库中提取出来并继承了v的不可解的格特征。此时v P不再是语段,语段变成了Voice P.Voice给外论元赋格并将内论元提升至spec-Voice.最后T进入,将内论元提升至spec-T位置。C进入以后,将自身的不可解的格特征传给了T,T然后给内论元赋格消除自身不可解的格特征,推导至此结束。
【关键词】:被字句 及物性投射 施用结构 被动标记Voice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3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7
- Abstract7-9
- 摘要9-12
- List of Abbreviations12-13
- Chapter One General Introduction13-18
- 1.1 An overview of the bei construction13-16
- 1.1.1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ong passive and the short passive14-15
- 1.1.2 Features of verbs used in the bei construction15
- 1.1.3 The syntactic status of bei15-16
- 1.2 Research Questions16-17
- 1.3 Outline of this thesis17-18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8-39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syntactic status of bei18-32
- 2.1.1 bei as a preposition18-20
- 2.1.2 bei as an intransitive verb20-22
- 2.1.3 bei as a raising verb22-24
- 2.1.4 bei of dual status24-26
- 2.1.5 bei as a light verb26-28
- 2.1.6 bei as a unique functional category28-29
- 2.1.7 bei as Voice29-32
- 2.1.8 Summing up32
- 2.2 Arguments against a uniform approach32-38
- 2.2.1 Accessibility32-33
- 2.2.2 Chronology of emergence33-34
- 2.2.3 Adverbial positions34-36
- 2.2.4 Long-distance possibilities36-37
- 2.2.5 Resumptive pronouns37-38
- 2.2.6 Summing up38
- 2.3 Summary38-39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39-53
- 3.1 Minimalist Program39-42
- 3.1.1 Merge, Agree and Move39-40
- 3.1.2 Phases40-41
- 3.1.3 Inheritance of features41-42
- 3.1.4 Summing up42
- 3.2 Transitivity Projection (TrP)42-48
- 3.2.1 Classification of verb types43-44
- 3.2.2 Case assignment and TrP44
- 3.2.3 TrP and Affectedness marker‘gei’44-47
- 3.2.4 TrP and ‘suo’47-48
- 3.2.5 Summing up48
- 3.3 Applicative Construction48-52
- 3.3.1 High and low applicative construction49-50
- 3.3.2 Applicative Head and the bei construction50-51
- 3.3.3 Summing up51-52
- 3.4 Summary52-53
- Chapter Four Deriving the bei Construction53-74
- 4.1 pro and the short passive53-55
- 4.2 Voice P as a phase55
- 4.3 Derivation of the bei construction55-73
- 4.3.1 Derivation of the canonical bei construction55-62
- 4.3.2 Derivation of the bei construction with a retained object62-66
- 4.3.3 Derivation of the bei construction with an embedded baconstruction66-70
- 4.3.4 Derivation of the bei construction without subject70-72
- 4.3.5 Derivation of the adversative passive72-73
- 4.4 Summary73-74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74-77
- 5.1 Properties that the proposed analysis accounts for74-75
- 5.2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75-77
- References77-81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飞华;唐巧娟;;试析被字句的语篇功能[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方林刚;;新被字句的选择性继承与创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吴芳;黄燕旋;;从语篇功能看近代以来被字句的发展[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丁建川,曹贤香;浅谈被字句[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0年02期
5 王明华;《金瓶梅词话》中的被字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张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J];中国语文;2001年06期
7 游舒;被字句的语息表达对其成分消隐的制约与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邵敬敏,赵春利;“致使把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及其语用解释[J];汉语学习;2005年04期
9 郭圣林;;被字句的语篇考察[J];汉语学习;2006年06期
10 张延俊;;“特殊被字句”形成机制研究[J];语言科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锡伦;语法的浸润现象[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城固县老庄镇徐家村小学 彭兆恒;准确把握教材体系抓好小学语文教学[N];汉中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游舒;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颜力涛;汉语被字句的“偏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罕默德(Mohamed Rabei);苏丹学生汉语被字句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梦妍;“被”字句感情色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3 宋雅丽;汉语被字句的及物性投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4 宋雅丽;汉语被字句的及物性投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5 耿直;被字句动词组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冉云云;现代汉语中的被字句:语段推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王志英;现代汉语被字句句法语义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新强;现代汉语非宾格句和被字句生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见娜;网络被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迪;被字句中动词的基本形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72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7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