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与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关键词: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动宾结构离合词的重叠形式是汉语学习与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汉语语法讨论的重点,同时也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一大难点。本文对前人的理论成果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和分析,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形式和对外汉语教学策略。本文首先对论题中的各个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前人的理论成果作一简要综述,进而确立好文章所要立足理论基础。论文正文部分先是对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的四种内部组合构成和重叠方式讨论。对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在句中充当句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用情况进行细致的举例分析。依据附录中的词表与语料搜集具体讨论动宾结构离合词重叠式的常见的偏误类型,并从本体研究、母语影响、学生学习策略、教材组织编写、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角度,展开针对动宾结构离合词重叠形式的教学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离合词 动宾式 重叠 对外汉语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提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7
- 一、选题意义及目的9
- 二、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的研究综述9-15
- (一)动宾式离合词的起源和发展9-10
- (二)动宾式离合词的性质和界定10-13
- (三)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的性质和分类13-14
- (四)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14-15
- 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15-17
- (一)文献研究法15
- (二)归纳分析法15-16
- (三)定量定性分析法16-17
- 第一章 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的内部结构和重叠方式17-22
- 一、动宾式离合词的内部组合形式17-18
- (一)自由语素+自由语素17
- (二)粘着语素+粘着语素17-18
- (三)自由语素+粘着语素18
- (四)粘着语素+自由语素18
- 二、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方式18-22
- (一)AAB式19
- (二)A一AB式19
- (三)A了AB式19-20
- (四)ABAB式20
- (五)动语素重复两次,中间插入“不”或“没”20
- (六)AAB式与ABAB式区别20-22
- 第二章 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环境22-28
- 一、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22-23
- (一)充当谓语22
- (二)充当主语22
- (三)充当宾语22-23
- (四)充当定语23
- (五)充当补语23
- 二、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3-25
- (一)表尝试义,,时量短,动量小23
- (二)缓和语气23-24
- (三)表达出说话人迫切的心情24-25
- 三、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的语用环境25-28
- (一)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与语体25
- (二)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与已然、未然25-26
- (三)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独立成句26
- (四)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并举使用26
- (五)使令句、能愿句对AAB式的影响26-28
- 第三章 留学生动词重叠式的使用偏误类型28-33
- 一、常见偏误类型28-30
- (一)误用28-29
- (二)缺失29-30
- 二、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偏误的成因30-33
- (一)本体研究不够完善30
- (二)受母语的影响30-31
- (三)目的语的泛化31
- (四)回避型学习策略的影响31
- (五)教材编写的缺陷31-32
- (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忽视32-33
- 第四章 针对动宾结构离合词重叠式的对外汉语教学33-43
- 一、教师方面的探讨33
- 二、教材方面的探讨33-37
- (一)动宾式离合词重叠式语法知识的编写和讲解34-36
- (二)根据课型和阶段安排教材内容36
- (三)结合语用环境设计教材中的练习36
- (四)多关注新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36-37
- 三、教学方法方面的探讨37-40
- (一)多样化教学手段37
- (二)词汇语法化教学法37
- (三)增加动宾式离合词重叠语用语境的介绍37-38
- (四)加强课堂练习及易混语法点的辨析38-39
- (五)加强词语重叠的写作练习39
- (六)将文化知识渗透于词语教学之中39
- (七)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39-40
- 四、把字句中动宾结构离合词重叠式的使用方法40-43
- (一)进入把字句的动词重叠的限制条件40-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上之;离合词是不是词?[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曹保平,冯桂华;“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楠;;第5版《现汉》对离合词的处理分析[J];辞书研究;2006年03期
4 张淼淼;;“离合词”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王会琴;;离合词的研究及作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周飞;;离合词的特点及其成因[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11期
7 王利;;离合词及其教学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5期
8 曹乃玲;离合词浅说[J];吴中学刊;1994年02期
9 全朝阳;;离合词在新闻标题中的变异探析[J];大家;2010年04期
10 付士勇;论离合词[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琪;;近年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综述[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史晓东;;汉英机器翻译中离合词的处理[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崔智娟;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靖石;离合词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亿兵;离合词离合形式的调查统计及其应用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春霞;基于语料库的离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4 刘彩华;英语国家留学生的动补式离合词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5 童玲;普及化等级词汇表中离合词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蒋满;韩国留学生离合词习得偏误考查及教学对策分析[D];渤海大学;2015年
7 严PrPr;论动补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及教学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彭璐;留学生中级V0式离合词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南昌大学;2015年
9 戴小琴;面向泰国学生的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白雪薇;留学生汉语习得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3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7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