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义“再VP”构式探析
本文关键词:警告义“再VP”构式探析
【摘要】:在句法语义限制和会话双方共有的假设关系的基础上,警告义"再VP"构式的构式义为:因为听话人N持续实施了说话人非期望的行为VP,并且行为VP在当前语境下很有可能继续延续下去,在假设听话人能够推断出延续该行为的假设后果的前提下,说话人发出警告,希望听话人能够对此威胁结果进行预估,最终停止不当行为VP。文章借鉴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采用共时与历时的双重视角,认为警告义"再VP"构式是相应假设复句形式简省的结果,得益于语用频率和认知思维的共同推动,同时不同伴随形式的配合调节也使得警告义在日常实施的过程中更加行之有效。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再VP” 构式 语境 历时演变 共时推导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本文曾在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2014年11月,广州)会议上宣读,得到赵春利、杨海明、周娟等教授的指正。徐默凡、刘大为、张豫峰等教授在本文修改过程中进行了深入指导。《语言科学》编辑部及匿名审稿专家为本文提供了详细的修改建议。谨此一并致谢。1引言在Fillmore提出的框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贺;;现代语言学视野下的“所”和“所VP”结构——论《马氏文通》开启的“所”字现代语法学研究历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陈叶红;;从南方方言的形成看“有+VP”结构的来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孙琴;“有”能否作为“有没有VP”句的肯定回答?[J];语文学刊;2003年05期
4 姚海萍;贺敬华;;现代汉语“NP+为+O+VP”句式中的“VP”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王宝利;;古代汉语“N+之+VP”结构分析[J];语文学刊;2010年03期
6 马贝加,赵丽丹;《红楼梦》双项VP句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王志英;;强化否定构式“小心别VP”[J];汉语学习;2014年04期
8 张琪,伍雅清;英语VP省略结构与平行原则[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王国栓;马庆株;;普通话中走向对称的“有+VP(+了)”结构[J];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02期
10 赵秋霞;;vP壳结构框架下英语提升结构的生成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俊华;甘家思;李普丽;薛军蓉;李峰;李垠;;三峡水库蓄水后巴东地区波速比(Vp/Vs)研究[A];新世纪观测技术发展及防震减灾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推出第一件纳米VP免熨衬衫[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党世忠;雅戈尔 VP 整理棉免熨衬衫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N];中国纺织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琪;现代汉语“能不+Vp”格式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2 刘彦哲;江苏境内方言“可VP”句式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赵涛涛;“有VP”句式的多视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郑敏惠;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杰;“都VP了,S”句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唐芝;“差一点VP”句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冯威;“VP也得VP,,不VP也得VP”句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8 韩旭;现代汉语“有VP”句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沈小婷;现代汉语“去+VP+去”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0 庞利萍;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的“给我+VP”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09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0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