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音乐符号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基本层范畴化视角

发布时间:2017-09-24 13:06

  本文关键词:音乐符号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基本层范畴化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 能力 范畴化 基本层 主题 连贯


【摘要】:音乐和语言同为符号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符号性和理据性,从不同维度映射了人类思维。我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用于音乐的认知加工能力与架构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是一样的,是一般认知能力。基本层范畴化加工能力确保了音乐连贯和主题凸显。
【作者单位】: 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认知 能力 范畴化 基本层 主题 连贯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认知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5YYA002) 2014年金陵科技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起始动词的隐喻和转喻视角研究”(项目编号:2014-jit-n-09)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脑和心智科学的相关研究提出应该对复杂的音乐1.引论结构进行简约和即时的在线理解。比如,奏鸣曲是当代音乐和语言同为符号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符号性音乐作品中比较复杂的音乐形式。那么,对于没有经过和理据性,从不同维度映射了人类思维。语言学的任务专业音乐理论学习的外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斌;崔靓;;试论英语的西方音乐特征与汉语的中国绘画特征[J];外语教学;2016年03期

2 张翼;;从构式形义匹配的理据到单词语义表征的建构:以“要”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3 张松松;;关于隐喻理论最新发展的若干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年01期

4 彭家法;;中心语“的”的范畴统一性[J];外语教学;2016年01期

5 孙晓霞;辛斌;Uwe SEIFERT;;语言和音乐:语言认知研究的新视角[J];当代语言学;2014年02期

6 张松松;汪少华;沈菲菲;;认知视域下的句法最简性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张松松;;语言符号观的认知视角研究[J];中国外语;2014年02期

8 张松松;;句法和语义的互动关系的隐喻和转喻视角研究述评[J];外语研究;2012年05期

9 石玮;;“范畴”与“概念”之辩:基本层次[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孙毅;;两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体验哲学寻绎[J];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松松;汪少华;;音乐符号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基本层范畴化视角[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2 龚箭;周卫京;张松松;;噪声条件对二语英语辅音感知的影响[J];语言教育;2016年02期

3 黄晓光;;徐志摩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6年05期

4 张松松;顾云锋;潘艳艳;张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研究报告——以南京地方高校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6年02期

5 张松松;;认知视域下的语言共性刍议[J];外语研究;2016年01期

6 王强;;可重复与否?——Fitch的音乐始祖语假说辨析[J];外语与翻译;2016年01期

7 张松松;;关于隐喻理论最新发展的若干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年01期

8 张松松;;汉语起始动词的类型学研究:分类和构成[J];语言与翻译;2016年01期

9 龚箭;张松松;周卫京;纪晓丽;;影响学习者西班牙语塞音感知的声学特征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10 金胜昔;林正军;;认知翻译模型构拟[J];外语学刊;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刘永红;;汉英典型差比标记的语法化研究[J];外语教学;2015年04期

2 周小涛;;认知语法视域下的构式论元实现——以致使移动构式与动词的互动融合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3 张辉;卞京;;移动非受格构式的概念整合分析[J];外语教学;2015年03期

4 李志岭;陈万会;;汉英语时间性语法范畴对比的困难与出路[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5 秦裕祥;秦茜茜;;英语名词词组中多重前置修饰语语序排列的次范畴化解释[J];外语教学;2014年05期

6 杨丽梅;;“要”的认知研究:情境化视角[J];外语教学;2014年03期

7 张松松;汪少华;;从生成语法到构式语法——HAVE的个案分析[J];外文研究;2014年01期

8 张松松;;语言符号观的认知视角研究[J];中国外语;2014年02期

9 王文斌;;论英汉表象性差异背后的时空特性——从Humboldt的“内蕴语言形式”观谈起[J];中国外语;2013年03期

10 王文斌;;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厚敏;;相似性——范畴化的认知基础[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2 铃木庆夏;;论对举形式的范畴化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3 陈光亚;;“粉丝”名的食物范畴化理据——一个大众文化的视角[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徐景宜;;“颗”与“粒”选择差异及范畴化过程[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付琨;宗守云;;试论“非常X”的去范畴化及其修辞动因[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10期

6 李莹;;量词“个”的非范畴化[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曾庆敏;;隐喻对语言非范畴化现象的认知阐释[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宗守云;;量词范畴化的途径和动因[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刘正光,崔刚;非范畴化与“副词+名词”结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刘岳军;;范畴化与阅读理解[J];科技资讯;2006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宇弘;;“家族相似”与范畴的本质——论“家族相似说”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中的哲学意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陈海叶;;功能语言学视野中的范畴化[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崔江宁;;儿童范畴化的动态发展过程的研究——三岁儿童的个案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胡艺芹;;中动词的非范畴化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钊;汉语婴幼儿语法范畴的最初习得[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绮丽;《七个月大的婴儿如何理解模糊位移事件—婴儿期范畴化推理》的翻译报告[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孔笛;基于原型理论的英语学习词典中的交际动词范畴化释义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3 蒋恺;英语学习词典中家用器具词的范畴化释义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程杰;论隐喻范畴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吴佳娜;词类再范畴化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颖霞;英语学习词典中植物类词语的范畴化释义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7 李晓倩;17个月婴儿对人脸和客体范畴化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周毓;基于范畴化的英语学习词典释义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9 覃夕航;母语经验对汉语普通话声调范畴化感知的影响[D];北京大学;2012年

10 李翼;汉语配对量词与英语配对单位词的范畴化及其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1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11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7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