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他者”的博弈:以意识发展为导向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本文关键词:“自我”与“他者”的博弈:以意识发展为导向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与“他者”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意识发展导向
【摘要】:要实现稳定、有效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立足外语教师意识的发展,构建适合外语教育与课程改革发展的外语教师身份,实现外语教师意识的平衡发展。在外语教师意识中,始终存在对"自我"和"他者"的博弈关系。因此,实现"自我"与"他者"意识的平衡,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层面构建外语教师的身份,明晰外语教师在外语教育专业生态中的角色,从意识到行动生成稳定的专业动力,融入专业活动,这对于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来说十分必要的。然而,正是由于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问题的忽视,使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从长远来看,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最根本的还是要引导教师对"自我"和"他者"以及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形成恰当的认知,以生成专业发展必须的意识和动力。只有外语教师理解、认同自我身份,恰当定位自身发展的高度,走出自我的封闭与局限,构建平衡的"自我"与"他者"关系,形成积极、主动、包容、接纳的意识和态度,才能形成持久的专业发展动力,从而确保专业发展模式、活动的长效性,最终实现外语教师的专业化。
【作者单位】: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自我”与“他者”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意识发展导向
【基金】: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学科建设项目《中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生态导向研究》(项目批准号:SC14XK16)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H09;G652
【正文快照】: 一、教师意识中的“自我”与“他者”作为教师身份构建的主要因素和专业发展持续动力形成的本源,教师意识是第一性的。专业发展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反映出个体对自身的关注〔1〕。教师专业发展本身是教师以意识为动力,通过各种与专业相关的途径和活动,不断学习、成长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燕;张洁;;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01期
2 周杰;;论教师的“他者”意识及其提升[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3期
3 张莲;;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一项个案调查报告[J];中国外语;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啸虎;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杨汉麟;李贤智;;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林海棠;;开放教育对高等教育公平的促进[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胡劲松;20世纪德国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5 陈忠勇;贵州省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3期
6 王白英;;现代终身教育思想与孔子教育思想之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8期
7 吴正俊;俞萍;;实现教育公平,,夯实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李亦桃,黄小白;孔多塞终身教育思想刍议[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9 居峰;;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化的思辨——兼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10 杨万松;;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民主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郝振君;;试析国际社会对扫盲教育问题认识的演进过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肖军虎;刘小平;;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山西省A县的调查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松元;;转型时期我国特殊群体受教育权保护的初步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的扫除文盲运动述评[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4 索丰;韩国大学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小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邬志辉;从教育现代化到教育全球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铁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农村教育公平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薛超;论学习型幼儿教师队伍的创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文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鱼雅妹;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考移民”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海燕;农村基础教育城市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符小花;义务教育阶段少年儿童就近入学法规实施现状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琦;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5~6岁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德丽;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徐海生;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应有的哲学理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茂森;;从“角色”到“自我”——教育变革中教师改变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22期
2 龚嵘;;大学英语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探微[J];外语界;2006年02期
3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7期
4 陈向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对教师隐喻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年01期
5 王歌;;倾听:一种可能的哲思[J];哲学动态;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庆斌;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杰;;论提升音乐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北方音乐;2012年04期
2 鲍维安;;以典雅语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年01期
3 张俊;;职业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J];江苏教育;2013年08期
4 霍小琴;;教师参与课程——新课程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5 高惠彦;;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浅探[J];语文学刊;2007年24期
6 叶桂菊;;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反思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杨苏芬;;搭建多元互助平台 实施教师分层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1年05期
8 蔡静;;英语网络学历教育优秀辅导教师专业能力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02期
9 唐玉凤;;浅议英语师范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10 任逸岚;;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改进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金梅;;促进幼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构建教研训一体化的体制体系 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发展[A];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孔凡哲;;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困惑及若干对策[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志红;;问题式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战勇;;理解课程改革内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年
6 鲍贤俊;;工科类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探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泽州县下村镇下村小学教师 赵海平;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N];太行日报;2011年
2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颖惠 张干萍;阅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记者 牟方祥;“教师专业化”渐行渐近[N];重庆日报;2003年
4 吕东浩 见习记者 董家声;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N];大连日报;2005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 孙惠玲;农村教师问题严峻 呼吁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孙惠玲;农村师资需政府统筹[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海口网记者 吴丹丹;多管齐下 助力海口教师成长[N];海口晚报;2013年
8 赵小雅;教师应以学习求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郭元婕;加强西部农村教师培训能力的建设[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吴忆红邋本报记者 刘领;“教师成长袋”装着谁的未来[N];锦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慧丽;融合教育理念下资源教师角色的指导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召彬;高职院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2 俞金珍;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及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赵显莲;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史文妍;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改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周俏纨;促进教师专业阶段化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姚红玉;我的新教师生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敏;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及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萍;公立学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程妍涛;主配班教师合作行为构成要素及类型分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坤亮;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12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1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