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了”语法演变的概念化模式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了”语法演变的概念化模式
【摘要】:从认知语法角度指出完整体的概念表现为一个"射体抵达/进入界标"的意象。从历时平面总结出现代汉语"了"语法演变过程中所遵循的概念化模式,即一个从"离开"发展为"趋近",又进一步发展为"抵达"的意象变化的连续统。并以上述结论为基础,解释"了"在不同语境下次语法意义的产生,包括其实现义、起始义、变化义和终结义的产生。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了” 图式概念化 意象 完成体 完整体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灵活的句法位置,宽松的词语搭配限制,在不同语境(context)下可以产生不同的次语法意义。有关“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使用特点的讨论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老”问题了。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语言研究影响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以“解释”的路线来讨论“了”。本文不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方言;1985年02期
2 石毓智;古今汉语动词概念化方式的变化及其对语法的影响[J];汉语学习;2003年04期
3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2期
4 吴福祥;;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中国语文;1998年06期
5 沈开木;“了_2”的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2期
6 石毓智;;论现代汉语的“体”范畴[J];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大为;《醒世姻缘传》中的两种山东方言结构[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任丽丽;;英语方位介词Up和Down的隐喻性扩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6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王丽军;;认知能力与语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9 张静;;宋词的象似性微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崔冰清;;参见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方言;1985年02期
2 廖名春;吐鲁番出土文书语词管窥[J];古汉语研究;1990年01期
3 胡明扬;语法意义和语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影响[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4 刘丹青;“唯补词”初探[J];汉语学习;1994年03期
5 邢福义;;说“NP了”句式[J];语文研究;1984年03期
6 曹广顺;;语气词“了”源流浅说[J];语文研究;1987年02期
7 李讷;石毓智;;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J];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8 陈贤纯;句末“了”是语气助词吗?[J];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年01期
9 赵世开;沈家煊;;汉语“了”字跟英语相应的说法[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10 钟兆华;近代汉语完成态动词的历史沿革[J];语言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宏;一部研究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力作——《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评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刘川民;《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读后[J];语文研究;2000年04期
3 王世友;现代汉语单音词的范围、性质和地位[J];语言文字应用;2000年01期
4 郭彦成,洪淼;现代汉语完句成分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陈燎宏;《现代汉语专题》中的缺憾[J];嘉兴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潘世松;现代汉语语体年龄阶段研究刍议[J];修辞学习;2002年06期
7 JM;;第二届《现代汉语通论》教材教法研讨会将于7月在上海举行[J];中国语文;2002年02期
8 黄启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的“提示”及其体现的原则[J];辞书研究;2003年02期
9 李绍群;近百年现代汉语修饰语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向明 ,杨然;现代汉语精粹短诗点评[J];名作欣赏;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哲声;;中国现代汉语形成溯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刘现强;;现代汉语节奏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3 唐有章;;一种新的现代汉语序列法[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4 李燕;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5 曹跃香;;现代汉语“V+头”中“头”的性质及语义来源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玉婷;;现代汉语“核心更加靠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白玉;;现代汉语“之前”、“以前”对比分析[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王迟迟;;现代汉语中语气词的字调问题[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9 赵大明;;关于《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词性标注[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10 林华东;;现代汉语课程建设研究(提要)[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亚恒;“不齿”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新增义[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罗敏 整理;对现代汉语的再认识[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李代祥;网络语言的定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欣骏;警惕网络语言的侵蚀[N];张掖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柯进;规范华语使用 弘扬中华文化[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小王;《现代汉语模范字典》促进规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周建设 主编;现代汉语教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许宝华;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王琪 时爽 张义冉;现代汉语怎样筛选网络语言[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张巨龄;从“以来”说到“今年以来”[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黄梅;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论意义[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朱斌;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7 武氏河;现代汉语语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钟华;现代汉语焦点表现手段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宣恒大;现代汉语隐现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蕾;现代汉语颜色词之认知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梁政;现代汉语示证范畴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周瑜;现代汉语词频与兼类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梁永红;现代汉语特殊结构“N地V”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闫群;现代汉语复合动词论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宪臣;现代汉语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7 马德全;论现代汉语兼语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8 魏建中;现代汉语“双”及“双X”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袁从润;现代汉语强调方式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莹;说“同样”及现代汉语的类同表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41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4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