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中古译经中的“未曾有”及其流传

发布时间:2017-09-29 17:06

  本文关键词:中古译经中的“未曾有”及其流传


  更多相关文章: 未曾有 中古译经 意译词 梵汉对勘 流传


【摘要】:"未曾有"是中古译经中十分常见的一个词语,来自对梵文词adbhuta和āscarya的意译,义为"奇特、希有"。从唐朝到现代"未曾有"主要用于"得未曾有"一语,一直在书面文献中使用,口语文献中罕见。同中古译经中相比,其意义和用法在后世的使用流传中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未曾有 中古译经 意译词 梵汉对勘 流传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佛典语言的中国化”(13XNL007)成果
【分类号】:H139
【正文快照】: 一“未曾有”在中古译经中的使用佛教东传以前,“未曾有”在中土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是个动词性短语,由否定性副词“未曾”和动词“有”构成,在句中作谓语(后来偶尔也作定语),表示“以前不曾有过”,如:(1)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墨子?亲士》)(2)使世人有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珊珊;梵汉对音中的一个特殊现象[J];古汉语研究;2003年01期

2 储泰松;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鑫鹏;;《祖堂集》成语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琪;;日本悉昙家所记晚唐五代全浊声母[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王珊珊;梵汉对音中的一个特殊现象[J];古汉语研究;2003年01期

4 黄仁tD;聂宛忻;;慧苑音系声纽的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7年03期

5 曹强;;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研究综述[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04期

6 储泰松;杨军;;疑问语气词“婆”的语源及其流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7 李代姣;;“一丝不挂”考源[J];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朱冠明;;关于“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J];汉语学报;2007年04期

9 松江崇;;也谈早期汉译佛典语言在上中古间语法史上的价值[J];汉语史学报;2008年00期

10 焦玉琴;;浅析文化词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以汉语熟语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周傲生;《切韵》的音韵格局[D];浙江大学;2008年

3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宋兆祥;中上古汉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桂朴成(Supachai Jeangjai);汉泰熟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范淑玲;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戴军平;《十诵律》词汇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9 祁宏涛;《高昌馆杂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袁碧霞;闽东方言韵母的历史层次[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文婷;日母音值演变探析[D];暨南大学;2011年

2 亓恒娜;《现代汉语词典》佛源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钱虹;汉藏语系鼻辅音的类型及历史演变[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4 乐美欣;汉泰植物成语文化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金粉红;中韩俄三国语言文化异同探讨——以成语对比为中心[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贾吉峰;数词成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孙健;中古拟音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刘华江;《韵镜》与相关韵书的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9 英亚娟;零声母音节演变成辅音声母音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琪;日本悉昙家所记古汉语声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储泰松;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巧琴;樊旭敏;;论正、俗字的语境差异——以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为基础的考察[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李雪芹;;译经之由——中国较早的大规模译事活动为何始于译经[J];时代人物;2008年03期

3 何亮;;从时点时段的表达看东汉译经的性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徐秋儿;卢巧琴;;汉魏六朝译经文体研究的语言学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3期

5 何亮;;东汉译经词语四则[J];语文学刊;2006年01期

6 杨慧林;;“译经”与“释经”[J];基督教文化学刊;2012年01期

7 李晶浩;;马丁·路德的译经伟绩与《关于翻译的公开信》[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年02期

8 曹广顺;遇笑容;;中古译经中的处置式[J];中国语文;2000年06期

9 朱冠明;;中古译经处置式补例[J];中国语文;2004年04期

10 卢巧琴;颜洽茂;;中古译经年代与“感染生义”的判别[J];中国语文;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浙大;东汉魏晋疑伪佛经的语言学鉴别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春芳;东汉译经中的佛化汉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金玲芳;支娄迦谶译经复音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吕华萍;东汉、三国译经副词系统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时良兵;支谦译经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宋相伟;义净译经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云;三国译经介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43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43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c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