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匈牙利民间故事解析

发布时间:2017-10-14 06:23

  本文关键词: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匈牙利民间故事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人类学 匈牙利民间故事 演变


【摘要】:民间故事是口头文学最重要的门类之一,区别于神话、史诗、传奇和轶事。匈牙利民间故事是“穷人的大学”,承载了匈牙利民族特有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体现了匈牙利民族的自然观和价值观,广泛地反映了匈牙利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对匈牙利民间故事进行研究,解读其中所包含的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助于理解匈牙利的民族精神传承。民间故事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也是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对于民间文学的研究可以从多学科视角展开。本文主要以文化人类学中功能主义和进化主义的理论为依据,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探究匈牙利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远古历史文化、民间信仰、以及民间美德,并且通过对神奇故事、传奇故事、小说故事和动物故事中内容和结构的分析,揭示匈牙利民间故事的演进过程。民间故事是具有神奇元素的口述文学,充满奇幻色彩。匈牙利民间故事中一些特有的神奇元素与早期匈牙利民族生活的环境和宗教信仰密不可分。匈牙利民族在公元895-896年定居之前,在漫长的迁徙历程中曾经与多个民族接触、交融,其民族文化也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其中,又以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最为深刻,匈牙利民间故事中的许多神奇元素、由元素构成的母题在这些游牧民族的民间文学中也很常见。在接受西方基督教之前,匈牙利民族信仰萨满教。在匈牙利民间故事里充满着浓郁的萨满文化。其早期宗教信仰中的神明、通天树和使者分别对应的是民间故事中的异世界的神明、世界的结构、超能力的主角等神奇元素。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认为,文化具有进化性。匈牙利民间故事也具有进化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故事题材也经历了从神奇故事、动物故事、传奇故事、到小说故事的发展变化。神奇故事产生于匈牙利民族接受基督教之前,在所有民间故事中,神奇故事篇幅最长,奇幻色彩最浓郁。许多神奇故事有着相似的主题:主要讲述一个英雄历尽艰险、在获得超越自然的力量后打败敌人、拯救出被恶龙抢走的公主、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神奇故事反映了匈牙利民族早期的生活环境和游牧生活方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象征了漫长而充满斗争的游牧旅途,可怕的恶龙代表了前进道路上的巨大困难,主人公往往是动物之子,具有神奇的力量,体现了匈牙利民族对于马、鸟等动物的崇拜。传奇故事是最接近神奇故事的一个类型,匈牙利流传着大量的耶稣传奇故事,其中的主要神奇元素是上帝耶稣。对于匈牙利农民来说,上帝是在村里随处可见的可爱的老头儿,他和门徒圣彼得一起走访各个村落,体验农民的生活。传奇故事为研究匈牙利农民的道德观念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小说故事产生于匈牙利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以匈牙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马加什国王为主人公,以民众的想象讲述马加什国王微服私访、惩恶扬善的故事,在小说故事中,神奇元素几乎完全消失。动物故事独立于上述三类故事的发展过程,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故事中的神奇元素是具有人类特征的动物主人公。最早的动物故事主要解释动物的生活习性,后来的动物故事则以动物喻人,以幽默的方式反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匈牙利民间故事在进化过程中,神奇故事、传奇故事和小说故事中的神奇元素依次递减,结构简化,并不断出现新的元素。故事中的文化内涵也具有各个不同时代的特征。匈牙利民间故事宣扬了匈牙利民族所公认的美德:草原游牧生活中的不畏艰险、骁勇善战,基督教文明的热情好客、正直诚实,马加什国王时期的公平与正义,以及动物故事中的明辨是非,审时度势等。匈牙利民间故事是匈牙利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匈牙利民间故事、民族文化也不断发展变化,但匈牙利人民世代传承的民族精神,匈牙利民族对于美好生活、崇高美德的追求却是亘古不变的。经过代代的口述传承,匈牙利民间故事背后所寄寓的美德和生活哲理更具有永恒性和普世性。本文通过对匈牙利民间故事的解析,阐释了匈牙利民间故事的历史文化内涵,揭示了匈牙利民间故事的演进过程,同时希望对于匈牙利语学习者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学习匈牙利语语言文化提供帮助。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 匈牙利民间故事 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15.077
【目录】:
  • 致谢3-4
  • 中文摘要4-6
  • 摘要6-9
  • 目录9-10
  • 正文10-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件6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玫;论东西方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及文化体系特征——从文化人类学方法论谈起[J];理论界;2005年04期

2 张凌浩;;基于文化人类学观点的设计研究[J];装饰;2006年06期

3 喻仲文;;艺术的诗性本质的文化人类学阐释——兼对当代艺术的思考[J];理论月刊;2006年06期

4 倪丽;;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影像的关系[J];黑龙江史志;2008年14期

5 K·F·奥特拜因,章智源 ,张敦安;文化人类学概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6 郑凡;“文化”猜想录[J];哲学研究;1986年05期

7 A.库珀 ,文平;文化人类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8 ;小说与文化人类学[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2期

9 吴琦幸;;再论文化人类学与训诂学[J];学习与探索;1988年05期

10 吴其南;;儿童文学的文化人类学透视[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陆焱;;德江“过关”傩仪式的文化人类学阐释[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纳日碧力戈;;21世纪:实践的社会文化人类学[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仪平策;;走近审美文化人类学[A];东方丛刊(2001年第4辑 总第三十八辑)[C];2001年

4 哈宝信;;多元文化与上海的都市化[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王德敏;;另一种视角:精神文明动态过程的文化人类学思考[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6 ;刊首语[A];东方丛刊(1999年第4辑 总第三十辑)[C];1999年

7 ;刊首语[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8 陇菲;;新体新用论[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9 刘怀荣;;赋法思维的发生学研究[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莎;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与艺术行为[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王卓君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二十载书缘:时代、学科与译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邴正;从文化哲学到文化人类学[N];光明日报;2010年

4 实建;聚落、乡土建筑与文化人类学[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5 吴正彪;春节习俗的文化人类学解析[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何星亮;简析西方文化人类学的认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杜浩;娱乐化的“传人”说不可取[N];太原日报;2013年

8 蔡俊生;也谈文化学学科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何星亮;西方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从文化人类学看旅游新风尚[N];中国旅游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霞;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匈牙利民间故事解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董伟;论法律文化的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洪浩瀚;在上海当“麦工”一种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与洞见[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吉;钱锺书与文化人类学[D];苏州大学;2013年

5 王曼曼;基于文化人类学方法的“街拍”服务开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张静;文化人类学资料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D];苏州大学;2012年

7 程捷音;抉发人类文化的本质[D];苏州大学;2007年

8 黄晓;“抓周”仪式的文化解读[D];安徽大学;2012年

9 史轩;日本传统园林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10 傅金洁;演戏酬神[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29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029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a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