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的沉思

发布时间:2016-09-30 12:23

  本文关键词: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的沉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发表 > 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的沉思

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的沉思

发布日期: 2014-02-23 发布:  

  2013年2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3年24期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它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沉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经济、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内外贸易频繁往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在保留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促进对现代文学的更新和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之间的桥梁是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也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因此,研究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的关系就要通过古代文学,透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为文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充足的力量。
中国论文网
  传统文化的概述
  一提到传统文化,大多数人都会把目光放在“传统”两个字上,一贯地认为和古代有关的、有着传统历史背景的东西都是传统文化;还有好多人一想到传统文化,就会想到儒家文化,这些看法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片面认识。要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就要从政治角度和哲学角度等全方位的看待传统文化,认识到它独有的特性即复杂性和两重性,这两种特性也使得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生生不息。传统文化是全民族参与创造的,可以传播文明成果和民族文化,这种民族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复杂结构系统,就思想精神方面的文化来讲,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源远流长,使得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永久不朽。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学,即我们现在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他的核心思想影响了各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行为。儒家文化不仅对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也对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孔子创造的儒家文化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仁”的基础上,使人们相亲相爱,丰富了社会道德的内涵。在后来的文化改革中,国家多次对儒家文化这种富有博爱精神的人道主义进行改造,但它的思想不朽,仍在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学中有着引导作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们对儒家文化片面的认识,对孔子建立的“仁”的相亲相爱的人道主义思想认识的局限,使得儒家文化和现代的人道主义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甚至有了矛盾。因此,要想深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就要改正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和失误。
  在学术方面深化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和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就要重新解读儒家文化的利弊,在透析中掌握儒家文化的核心系统。在秦朝时,儒家文化被“焚书坑儒”,不利于儒家文化的发展;在汉朝时,汉武帝“独尊儒术”,把儒家文化作为当时的主要文化资源,并将其运用到政治的统治思想中去;在宋明时期,在学习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创建并发展;在晚清和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建的现代文学主要是批判专制的封建主义,弘扬人道主义,所以在现代文学发展中看,现代文学是否定儒家文化中的专制主义,发扬儒家文化中博爱的人道主义。
  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文化组成,那么除了儒家文化之外,还有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两部分。儒释道三家文化是统一的,它们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本土文化。儒释道有各自的文化内涵,各自的性质,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道家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人文精神,老子认为虽然天大地大人更大,要想克服人的本质变化,就要“返璞归真”,是人性复归的救世理念。道家这种救世救民的人道精神和儒家“仁”的相亲相爱的人道情怀是如出一辙的。
  佛家文化是从西域印度传播而来的外来文化,但在中国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佛家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和儒道两家文化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佛家文化本身是一种人文文化。但是佛家文化的出发点和最终理想目标和其他两家文化有所不同,佛家文化讲究的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对人性的一种解读,它包含的人文精神是值得现代文学借鉴的。
  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精神层面的东西,而现代文学的发展不仅要考虑精神层面还要有物质方面的考虑,只有把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文学深化了解,才能在物质层面了解精神层面的内容,最终促进现代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刚刚讲到的儒释道三家文化其实是汉族的主流文化,在很多的少数民族文化中,由于他们特殊的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和接受的教育的不同,这就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文化系统,这种文化系统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深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的重要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参与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虽然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中渗入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元素,但在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往往会忽视少数民族文化这个子系统,没有正确对待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要想在深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关系的研究中有新的认识,就要正确对待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为伊斯兰文化,它和佛教文化一样,都是外来文化,但是伊斯兰文化长时间在中国的传播已经和其他的文化系统交融、制衡和补充,这样不仅丰富其本身的文化又保持了它的文化特性,对现代文学的研究有着特殊而又深远的影响。还有就是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萨满教文化,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感情的发展是根据萨满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来进行的。在这样环境下产生的文化,反映了他们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意志力量,表达了他们在出现失误时仍然不会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如果仅把儒释道三家的传统文化作为主要的文化,而忽视了其他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样就不能全面地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其实就是为了说明传统文化是一个多方面、多角度的复杂多元系统。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多层次的梳理、掌握和熟悉,才能弄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现代文化的发展中,体现现代文学的时代性特征和多样化的特色。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隔离
  上文提到的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探究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就是不适应现代文学发展的部分,我们将其进行剔除。“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创造出的思想环境适应了现代文化的发展需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现代文化呈现出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发挥出其特有的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后来经历了10年“文革”,这期间的现代文学一度停滞不前,但在“文革”之后,思想得到了解放,现代文学也有了空前的进步和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的不断积累,现代文学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化的特色。
  1.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的主要分别就是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含义,这是狭义上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的分离。现代文学就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不断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学思想来带动中国特色文化的发展。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学作品的时候,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对文学进行形式上的绝对颠覆,形成新的文学形式。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进行剔除,这就表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有一定的隔阂。
  在“五四运动”时期,进行了一场对思想的全面改革,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想,那个时期的文化作品大都反映的是民间疾苦,文化思想有了现代性和时代性。这种文化思想不仅是在形式上对两者的分离,更是在思想上进行的分离。
  2.下面,我们就开始分析广义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的分离。现代文学的变革就是要改变传统儒家文化环境下造成的人们思想停滞和落后,而发生的变革。新文学运动旨在改变人们的人伦观念、行为习惯等,新文学运动是适应现代文学而发起的一场变革。广义的文化更多的是表现在民族文化的精神方面,就是整个民族社会的共同思想和共同目标。由于民族的共同思想是跟着社会的不同发展而发生改变的,因此文化的变革也是思想的变革。从表面上讲,现代文学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剔除,对传统思想文化的隔离,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腐朽文化的剔除是民族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剔除在现代文学的发展中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在文学的不断变革中,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还是有一定的保留,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民族文化是文学的基础,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与遗产,在民族不断的发展中,留下值得后人学习的部分,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也不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完全地分离,而是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进行一定的传承。
  文化的形式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系统结构,在不同的方面,文化的存在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从年代久远来看,文化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从存在形式来看,有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的文化;从民族方面来分,又分为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文化的进程中,人们大多对制度层面和物质形态比较关注,而忽视了精神层面因素的存在。因此,现代文学的发展中,要多注重精神心理方面的存在。
  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现代文学的意义
  曹禺老先生有一句话可以体现文学的时代性特征,“文学代表了民族的文化,同时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着显在的冲击”。文学的发展也是一种更新换代、推陈出新的过程,文学的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1.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对现代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传承性。文学的产生开始于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下的文学艺术在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是值得推敲和改良的,进而发现新的视角,促进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笔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无可厚非的价值。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好地应用和融合在现代文学中,才能更好地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2.现代文学的时代性淡化
  许多的文学研究表明,传统文化使得现代文学的时代性不明显,这种评价是非常片面的。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的应用中是一些积极的方面,并没有把消极的因素带入到现代文学的发展中来,例如儒家文化中专制主义没有在现代文学中有所体现,因此,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从现代文学的发展表现来看,虽然传统文化的思想在现在的文学中有了很深的影响,但是这并不表示现代文学没有了它的时代性,因为文学的时代性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发展过程。
  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在发展现代文学时,对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进行借鉴,但并没有把我们本土的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混淆,我们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文学的借鉴和改良。
  结 语
  综上所述,现代文学的进步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而现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现代文学和传统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现代文学的产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替代和冲击。由于人们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在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不断加深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关系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完善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金梅.21世纪初鲁迅与中国文化关系研究新趋势[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49).
  [2]陈国恩.古今文学关系研究的新开拓[J].三峡大学学报,2010(05).
  [3]刘佳.试论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26).
  [4]周云龙.中外文化关系研究新思路[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5).
  [5]张德明.现代与反现代张立中的中国现代文学[J].四川大学学报,2009(14).
  [6]郝明工.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生成论[J].四川大学学报,2010(15).
  [7]刘保昌.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6).
  [8]汤晓清.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9(12)
  [9]王丽华.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隔离与继承[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3(13).
  [10]贾植芳.中国新文学与传统文学[J].学术研究,2009(06).
  作者简介:
  吴 怡(1979— ),女,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硕士,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张雪红(1979—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及应用语言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的沉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7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27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1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