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师范大学》 2010年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韩国人形象
崔数珍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以韩国人为题材的作品,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中韩两国面临相同的历史命运,韩国人形象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热衷于表现的一个领域。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韩国人形象,通过考察此时写这些作品的作家群和所塑造的韩国人形象,来探讨这类题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韩国人作品的出现,不是源于文学内部交流的需要,而是中国文学对外在的时代环境变迁的一种反应,只有将这些作品置于当时中韩的历史环境和重大的社会事件中来考察,才能对它们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思想文化价值进行评判。 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 导论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的目的和中韩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 第一章主要介绍中韩两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发生情况,考察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韩国题材作品出现的时间及与此相关的作家群,对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们与作者个人体验的具体关系进行分析。 第二章具体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笔下的韩国人形象的类型,将它们分为三类形象来进行分析,即普通流浪者的形象,爱国者形象、附和日帝的反面人物。本章主要考察了从中国现代作家借助于这些韩国人形象中所表达的感情和意识,论述了这些作品所反映的韩国人形象的意义。 结论,通过本文的所研讨的内容,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韩国人题材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进行概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7.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淑玲;;骆宾基的小说世界(二)——“混沌初开”之《幼年》[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孙荔;;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韩人形象的流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朴宰雨;现代中国小说中的韩人形象[J];当代韩国;2004年01期
4 刘仁顺;现代韩国小说中的中国及中国人[J];当代韩国;2004年01期
5 朴宰雨;;韩中国际合作精神的艺术表现——论中国现代小说里韩人抗日斗争的反映[J];当代韩国;2005年04期
6 吴敏;;台静农、周作人笔下的韩人形象[J];当代韩国;2008年02期
7 董兴泉;《没有祖国的孩子》和《少年chen女》[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8 藤田梨那;关于郭沫若《牧羊哀话》的背景及创作意图之考察梗概[J];郭沫若学刊;2003年01期
9 韩文革;无名氏小说创作特色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郑豫广;萧军与《八月的乡村》[J];河北科技图苑;199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立军;舒群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崔喜兰;万宝山事件之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风;扶启根;;“革命”时代的文学隐喻——论蒋光慈对文学本体性的坚守及其失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丁裕真;;90年代以来中韩电影中教师形象的异同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3 李珺平;;从对手到诤友:鲁迅瞿秋白关系之新解——从“奉旨申斥”谈起[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周惠;杨茹;;反抗的执着与自由的偏至—论蒋光慈的“英雄情结”[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陈红旗;左翼文艺界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和批判[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6 韩璐;;近年来国内五四运动研究述评[J];北京党史;2007年03期
7 郑师渠;;“五四”后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李晓峰;;20世纪陕西女性文学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张黎敏;夏一鸣;;俞颂华与《时事新报》副刊《学灯》[J];编辑之友;2009年11期
10 宋应离;;刊比人长寿——《中国青年》创刊八十五周年的光辉历程[J];出版史料;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诚国;;试论“常州三杰”精神[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2 王鹏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及心态论析——以恽代英选取社会主义思潮为例[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春满;刘振华;;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广海;“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D];北京大学;2011年
5 崔瑛祜;左翼文学论争中的茅盾(1928-1937)[D];北京大学;2011年
6 黄文治;鄂豫皖苏区道路:一个民众动员的实践研究(1920-1932)[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杜翠叶;《新潮》月刊的社会改造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蔡胜;舆论视野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云琳;萧军解放区时期文艺观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阳;“革命加恋爱”模式小说探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宝端;新潮社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认同[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哲;普罗文学政治启蒙机制的文本呈现[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洁;“革命加恋爱”模式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静;中国二十年代乡土小说中的反讽意识[D];新疆大学;2011年
8 李真真;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谷春辉;中国近代社团与秘密会党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胜杰;论三十年代作家笔下的妓女形象[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涛;沈从文小说中的苗汉族形象及其背景──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一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刘洪涛;对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谢淑玲;;骆宾基的小说世界(之一)——与鲁迅擦肩而过的《边陲线上》[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朴宰雨;现代中国小说中的韩人形象[J];当代韩国;2004年01期
5 朴宰雨;;韩中国际合作精神的艺术表现——论中国现代小说里韩人抗日斗争的反映[J];当代韩国;2005年04期
6 吴敏;;台静农、周作人笔下的韩人形象[J];当代韩国;2008年02期
7 孙歌;亚洲论述与我们的两难之境[J];读书;2000年02期
8 罗凤鸣;;回忆万宝山事件的审理[J];法学杂志;1985年06期
9 崔龙水;;三一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比较研究——以中国历史资料为中心[J];韩国研究论丛;2000年00期
10 夏明钊;台静农传略[J];江淮文史;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欧梵;邓卓;;论中国现代小说(摘要)[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年03期
2 朱德发;;评王明科《新怨恨理论视界下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王继增;《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中国现代文学重点内容辅导之二[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2年05期
4 田广;;中国现代写意小说初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章新利;;现代小说女性流浪主题研究述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郝长海;;为现代文学正名的一本好书——读《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名篇艺术鉴赏》[J];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02期
7 杨剑龙;拓展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研究的新视野──评《中国现代小说雅俗流变与整合》[J];江海学刊;2001年03期
8 李标晶;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小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杨剑龙;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与《圣经》文本[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张永;;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加“注”现象[J];文艺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进;;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哈迎飞;;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当代语文教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朱金顺;;辑佚·版本·“全集不全”——读“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论文随想[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4 杨扬;;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5 宋剑华;;论“言志”诗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影响[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本期焦点: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7 王富仁;;当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马良春;;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建议[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9 黄万华;;跨越1949: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历史一体性和丰富差异性[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张直心;;艾芜“南行”系列小说的启示——一些连通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顾钧;[N];文汇报;2011年
2 汪君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N];文汇报;2006年
4 张柠;[N];文汇报;2007年
5 饶邦安;[N];中国档案报;2000年
6 记者郑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王宁;[N];文艺报;2001年
8 张重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红孩;[N];文艺报;2010年
10 傅莹;[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丽蓉;对话场景中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话语[D];四川大学;2004年
2 靳明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社团流派兴起和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李自芬;小说身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特殊视角[D];四川大学;2005年
4 彭静;时代、身世、作品[D];辽宁大学;2008年
5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6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8 易前良;国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D];南京大学;2004年
9 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尹成君;色彩与中国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数珍;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韩国人形象[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秋培;文化视角下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教师形象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3 魏欢;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乡绅”形象[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丽姿;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蛮陋婚俗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黑坂雅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妇女解放问题[D];西北大学;2001年
6 戚萍;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D];青岛大学;2006年
7 郭娅妮;20世纪30年代“作家论”批评热现象剖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连昌;中国现代文学目录学类型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类型研究之一[D];青岛大学;2004年
9 王静;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娜拉形象及其悲剧性探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林捷;论五四小说中的时间与空间[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6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4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