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

发布时间:2016-10-21 09:42

  本文关键词:变体与整合:论民间英雄传奇的现代文学演绎形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08年

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

苏小星  

【摘要】: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是十七年文学最繁荣的体裁,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本文主要探讨“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 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文化语境。包含文艺政策的倡导,作家的主题选择和历史的传承三个部分。第二章讨论了“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类型模式。这一阶段的小说主要分为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种类型模式;第三章主要是讨论了“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主题模式。“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涵盖了:“引路”、颂歌、复仇、教育以及混合的主题模式。但是总的来说,“十七年小说”有着共同的叙事主题,即叙述“人民如何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光辉的胜利”。第四章通过对“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梳理,整理出三种人物塑造模式;第五章论述“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的三种情节模式。 本文选取了革命历史小说的类型、主题、人物、情节四个方面入手,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这是根据十七年文学的基本特征来决定的。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在这个阶段中,叙事文学接受了强加的阳光雨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以长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其次,在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和情节是作品的基本骨架。叙事类型在本文里指的是文本的叙述内容,而文本的内容又包括了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从总体上来看,人物、情节、主题是文学的核心因素,如果能理清他们的模式,那么就能较为清晰的反映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也就是结构主义称之的潜隐在文本中的带有普遍性的“结构”。以期能反映出十七年文学的叙事模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序言7-9
  • 第一章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盛行的原因9-12
  • 一、时代的要求9
  • 二、政治的影响9-10
  • 三、解放区传承10
  • 四、读者的期待10-12
  • 第二章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主题模式12-19
  • 一、“引路”主题13-14
  • 二、颂歌主题14-16
  • 三、复仇主题16-17
  • 四、教育主题17-19
  • 第三章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人物塑造模式19-25
  • 一、以“二元对立”的方式来完成主角的塑造19-21
  • 二、用替代、比喻、象征手法完成英雄的塑造21-22
  • 三、在助手的帮助下完成英雄的塑造22-25
  • 第四章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情节模式25-29
  • 一、彰显个人英武的传奇性情节模式25-26
  • 二、“好坏”交替的情节模式26-28
  • 三、协商和对抗并存的的复线式情节模式28-29
  • 结语29-30
  • 注释30-31
  • 参考文献31-33
  • 后记3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赖晓伟;革命历史小说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陆晓婷;《收获》与“十七年”文学的长篇小说生产[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3 刘星;置身异域的历史观照[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熊文泉;“红色经典”艺术生产的内在机理分析——以作品《林海雪原》的生成、改编为例[J];当代电影;2004年06期

    2 程光炜;《林海雪原》的现代传奇与写真[J];南开学报;2003年06期

    3 邵国义;;由成长模式到性格组合模式——“匪类抗日英雄”叙事模式阐析[J];理论学刊;2006年08期

    4 李旭琴;;革命与女性的纠结——小说《青春之歌》的一种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J];人民文学;1959年06期

    6 宋剑华;变体与整合:论民间英雄传奇的现代文学演绎形式[J];文学评论;2002年06期

    7 杜昆;;民谣和神话·《林海雪原》的叙事艺术[J];语文学刊;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文;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浅谈汪曾祺“聊斋新义”系列小说对《聊斋志异》原著的改写[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陈长书;从《续黄粱》与《枕中记》的对比中浅析《聊斋志异》的民间基质[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3 孙斐娟;;论十七年诗歌的文学史书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黄书泉;“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王宗峰;赵修广;;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的几点思考——向张器友等先生请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曹书文;;论20世纪80年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时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李承质;“道法自然”与文学的“真实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陈琳;;原文聚焦与译文选词——《红楼梦》文学翻译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俊明;;新诗史叙事场阈中的十七年诗歌[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李云;;历史记忆的文学阐释——围绕《棋王》的前前后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常静;;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风格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赵珍芳;;试论高职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实用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周双红;;家族主义——“侠”文化——女性意识——对“茶人三部曲”的三种解读方式[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广远;;狂欢化:莫言小说的话语方式——试论《四十一炮》[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红秀;;新世纪文学与大众传媒[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郝明工;;世纪文学的中国命名——关于“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若干思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章罗生;谭平;;近年报告文学创作审美新变一瞥——以赵瑜和《革命百里洲》为中心视点[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10 霍俊明;;“还有什么色彩留在这片荒原?”——1957年的穆旦或一个时代的灵魂史[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洁;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福克纳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阳;张承志小说创作——生命与灵魂的超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丽伟;深层呼唤与别样的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秀阳;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建飞;周瘦鹃的“礼拜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帅帅;;浅析叶广芩《日本故事》对中日战争的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2 唐宇;;新历史小说:定义、理论背景及文学渊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郑尤;;以《雾》为例浅谈叶广芩“日本系列小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4 王欢;残留孤儿的社会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金敬迈与《欧阳海之歌》[J];报刊荟萃;2002年05期

    6 张清华;;《山乡巨变》:民间风情与衰减中的文学性[J];长城;2011年01期

    7 徐梦华;;从人物形象看《山乡巨变》的叙事复杂性[J];长城;2011年01期

    8 付黛佳;;《创业史》史诗性的再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9 汪东发;叙述成长——《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叙事比较[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刘舸;;海峡两岸当代中日战争书写比较[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利景;[N];文艺报;2007年

    2 鲁勇;[N];文学报;2003年

    3 杨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本报记者 舒晋瑜;[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文广;中国现代战争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韩敏;《收获》的90年代[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明德;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斯炎伟;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十七年”文学体制的生成[D];浙江大学;2007年

    5 于文夫;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圣琪;根植于传统文化沃土的精神家园——叶广芩小说创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丁韵;叶广芩小说试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婧;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4 魏宏瑞;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传统”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林惠琴;论“十七年”长篇小说的审美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孟亚平;“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激情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靳婷婷;《收获》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D];青岛大学;2007年

    8 王春艳;50-70年代文学中“红色经典”和革命历史小说研究的考察[D];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彩;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女作家抗战小说论[D];扬州大学;2008年

    10 江朝贤;抗战小说中匪类抗日英雄形象之变迁[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芳;;从《收获》看“先锋小说”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联[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芸菡;多元化空间:一个时代的样本[D];渤海大学;2013年

    2 欧学超;《沙家浜》的历史生成与美学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宇;性别/政治:《青春之歌》的叙事伦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程光炜;《林海雪原》的现代传奇与写真[J];南开学报;2003年06期

    3 曲波;;我是怎样写《林海雪原》的[J];山东文学;1981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顺馨;灰阑中的解读——读黄子平《革命·历史·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2期

    2 石世明;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三个问题[J];社会科学家;2005年01期

    3 廖锋;从人生讽喻到政治言说——浅析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小说创作观念的演变(上)[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4 刘复生;从欢乐英雄到历史受难者——评《亮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6期

    5 李国春;革命历史小说的继承与创新——评长篇小说《湘南起义》[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5期

    6 叶茂盛;;浮出革命历史地表的爱情——新革命历史小说的爱情叙述策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1期

    7 谭浩智;历史深处的声音——评黄子平关于“革命历史小说”的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徐英春;;革命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2期

    9 魏宏瑞;再解读:《青春之歌》的革命叙事[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邵明;;“新革命历史小说”的意识形态策略[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明权;;试析“红色文化”的几个特点[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德威;;众声喧哗以后:当代小说与叙事伦理——在人民大学的演讲[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谭光辉;唐小林;白浩;;当代文学的新发展: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卓兰花;[N];海南日报;2010年

    2 李庆西;[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洪子诚;[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秦弓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郭延礼;[N];西藏日报;2004年

    6 郭延礼;[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张炯 崔道怡 文羽 贺绍俊 吴秉杰 何西来 董保存;[N];文艺报;2009年

    8 傅逸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樊发稼;[N];文学报;2011年

    10 吴福辉;[N];文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英春;一种故事 两种说法[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勇;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由歆;话语权力的再生产[D];河南大学;2010年

    4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国如;超越他者,,成为主体[D];河南大学;2011年

    6 陈灵强;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生成与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玲丽;走向日常生活的诗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士生;小说《红嫂》及其跨媒介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朱杰;人生“意义”的重建及其限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常世举;新生代小说家的历史叙事[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维玮;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新革命历史小说[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李娟;诞生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创世英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丽燕;论“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母性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程伟;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历史小说叙事模式嬗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妞妞;革命历史叙述的“哗变”[D];延边大学;2011年

    6 黄洁;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中的死亡问题[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赖晓伟;革命历史小说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倩倩;“革命历史小说”中的生命意识[D];河北大学;2013年

    9 刘宏志;英雄的消隐[D];郑州大学;2003年

    10 邱向峰;当代语境下的英雄书写[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变体与整合:论民间英雄传奇的现代文学演绎形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47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