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革命文艺批评家对“红色农民”形象的不同理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为例

发布时间:2017-05-26 03:13

  本文关键词:革命文艺批评家对“红色农民”形象的不同理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红色农民"形象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特殊文学形象之一,是指具有"革命性"、"先进性"和"阶级性"等特征的农民形象。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革命文艺批评家围绕《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中的"红色农民"形象探讨,认为其规范化和标准化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面对同一个"红色农民"形象,有人认为"过低",有人则认为"过高"。革命文艺批评家所关心的并不是文学真实性和审美价值,而是"政治上起作用"。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文艺批评 红色农民形象 分歧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历史的影像——中国当代文学农民形象六十年”(2014-zd-129)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红色农民”形象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特殊文学形象之一,是指具有“革命性”“先进性”和“阶级性”等特征的农民形象。他们是农民中的先进分子,有革命的要求或行动,时常肩负长期的政治使命或短期的政治任务,有引领革命的示范作用和指向作用,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色彩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慧;;《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比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孙倩;;《暴风骤雨》里中间人物和反面人物形象的解读[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3 陈琦;;有关《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的比较分析[J];民营科技;2012年10期

4 秦林芳;《暴风骤雨》的艺术迷误──兼谈文学的民族形式问题[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5 冯庆堂;黑土地的芬芳——解读《暴风骤雨》中的文学语言[J];美与时代;2003年05期

6 黄勇;;土改的两张面孔——《暴风骤雨》、《故乡天下黄花》叙事比较[J];小说评论;2006年01期

7 易莲媛;;自我认同及其犹疑——论《暴风骤雨》的工作队修辞[J];理论与创作;2007年04期

8 邹永常;;《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比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孙斐娟;;被规训的中国当代农村叙事先声——重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刘娟;;政策的回应 时代的产物——浅析《暴风骤雨》[J];黑龙江史志;2009年2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阳明;史与文的交织与错位[N];文艺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双成;历史语境、审美形态与文化传播[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杜亚萍;《暴风骤雨》: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郭晶晶;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异质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金宰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的人物形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关键词:革命文艺批评家对“红色农民”形象的不同理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95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0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