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启蒙、革命和抒情的循环圈——以蒋光慈“革命加恋爱”小说为例

发布时间:2017-05-26 08:15

  本文关键词:启蒙、革命和抒情的循环圈——以蒋光慈“革命加恋爱”小说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蒋光慈式的知识青年以“我注六经”的方式解读外来文化。他们借助变异的启蒙摧毁了原有的认知方式和价值系统,获得了自我解放。革命文化为他们基于自身处境的反抗赋予了合法性。抒情作为革命的传播方法,在读者世界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新的启蒙与革命。在这样的循环圈中,个人渐渐被无所皈依而又没有理性控制的情绪俘虏,陷入无所着依的虚无,只能以反抗和破坏创造出更多更激进的循环圈。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蒋光慈;革命加恋爱;小说叙事;王曼英;自身处境;咆哮了的土地;革命文化;认知方式;革命理论;生存体验;
【正文快照】: 中国的20世纪是革命文化大行其道的世纪。李泽厚在80年代提出“救亡压倒启蒙”,90年代又提出“告别革命”的说法。这里面涉及到启蒙与革命等重大思想文化问题。如何将五四启蒙文化与革命文化沉潜到个人的逻辑思维层面和情感审美层面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复杂纠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庆;;“有情”的启蒙——“抒情传统”论的意图[J];文艺研究;2014年08期

2 龚鹏程;;成体系的戏论:论高友工的抒情传统[J];美育学刊;2013年04期

3 杨慧;;作为革命的“哀怨”——重读蒋光慈的《丽莎的哀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08期

4 谢昭新;;论蒋光慈小说创作与三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化市场[J];文学评论;2011年03期

5 张全之;;论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遗留[J];文学评论;2010年06期

6 张广海;;蒋光慈前期文艺思想探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夏济安;庄信正;;蒋光慈现象[J];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01期

8 史元明;;论“革命+恋爱”小说的原型置换[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06期

9 尹钛;;“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建构——以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为例[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蒋二明;《新青年》在安徽的传播和影响[J];党史纵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怀义;;汉诗“缘事而发”的诠释界域与中国诗学传统——对“中国抒情传统”观的一个检讨[J];文学评论;2016年04期

2 苏文健;;作为方法的“中国抒情传统”:语境、方法及文化认同[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3 孙伟;;启蒙、革命和抒情的循环圈——以蒋光慈“革命加恋爱”小说为例[J];文学评论;2016年02期

4 郑依晴;;海外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二十年[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年01期

5 杨慧;;“诗人”的“变形记”——丁玲短篇小说《诗人》的白俄叙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6 李晓静;;写貌物情 抒发人思—论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抒情传统[J];美术大观;2015年12期

7 宋进;杨旭;;融入与重塑:192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与民族主义思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8 姜肖;;革命话语下的双重叙事伦理——论“东北流亡作家群”上海时期“俄侨”书写[J];文艺争鸣;2015年08期

9 刘阳扬;;试论蒋光慈“革命加恋爱”小说与俄苏文学的关系——以《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为例[J];名作欣赏;2015年19期

10 刘阳扬;;1925年至1930年文学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演变[J];文学研究;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黎明;;艺术自律:一个现代性概念的理论旅行[J];文艺研究;2013年09期

2 龚鹏程;;成体系的戏论:论高友工的抒情传统[J];美育学刊;2013年04期

3 龚鹏程;;不存在的传统:论陈世骧的抒情传统[J];美育学刊;2013年03期

4 李杨;;“抒情”如何“现代”,“现代”怎样“中国”——“中国抒情现代性”命题谈片[J];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5 徐承;;论闻一多对海外华人“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的沾溉[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王德威;;现代中国文学理念的多重缘起[J];长江学术;2012年04期

7 牛宏宝;;音乐在现代美学“语言转向”中的作用[J];文艺研究;2012年03期

8 汤拥华;;“抒情传统说”应该缓行——由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引发的思考[J];文艺研究;2011年11期

9 沈一帆;;台湾中国抒情传统研究述评[J];华文文学;2011年01期

10 夏济安;庄信正;;蒋光慈现象[J];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红东;被误读的茅盾与蒋光慈[N];文艺报;2006年

2 漆小平 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学视角下的党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新顺;新文学的书写规范转向[D];河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丽萍;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蒋光慈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窦贤峗;蒋光慈革命文学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宦文涛;论蒋光慈小说中的精神主题[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4 马琳;论蒋光慈小说中的流行元素[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刘天胜;蒋光慈笔下的上海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宏梅;思想史视野中的蒋光慈[D];安徽大学;2007年

7 张成;“左翼文坛—闯将”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探索与突破[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茂;历史转型与蒋光慈小说的意义与困境[D];西南大学;2009年

9 高韩;大小舞台之间—革命作家蒋光慈论[D];安徽大学;2012年

10 杜卓逸;革命与身体[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启蒙、革命和抒情的循环圈——以蒋光慈“革命加恋爱”小说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96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