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的中国:赵树理与《三里湾》
本文关键词:村庄里的中国:赵树理与《三里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尝试重新解读赵树理的代表作《三里湾》,并对这一文本带动的作家创作、文学体制、历史语境、文化传统、社会构想、政治实践等不同层次的意义实践过程做出历史化的阐释;四部分分别涉及赵树理的创作诉求、以村庄为主人公的叙事特点、村庄书写和礼乐文化传统的内在关联、基于乡村主体性的国家与社会主义想象;尝试在方法论意义上展示一种立体地解读文学文本的思路,并特别突出了赵树理文学与乡土中国"活的传统"之间的紧密关系。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赵树理小说;三里湾;现代中国;小说叙事;文学体制;主体性;乡土中国;叙事特点;历史化;五四新文学;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一《三里湾》:赵树理的“自觉”之作 赵树理的文学创作一般分为1949年前后两个时期,但就主题及文本形态而言,他的作品却表现出了引人注目的内在一致性。大致可分为几个序列:一类是《小二黑结婚》《传家宝》《登记》等涉及家庭婚姻主题的小说,另一类是《李有才板话》《地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树理;;从曲艺中吸取养料[J];人民文学;1958年10期
2 赵树理;我对戏曲艺术改革的看法[J];戏剧报;195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剑华;;论新文学“民本”意识的历史重构[J];东岳论丛;2016年03期
2 贺桂梅;;村庄里的中国:赵树理与《三里湾》[J];文学评论;2016年01期
3 莫春艳;;深层悲剧与浅层悲剧——从“大团圆”和悲剧人物谈起[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4 王亚平;;新中国成立初期曲艺改进活动评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5 侯姝慧;;1960年代新故事创作机制与文体的民间性研究[J];文艺争鸣;2013年03期
6 刘东方;;老舍与赵树理的现代文学语言观[J];文艺争鸣;2012年11期
7 阎浩岗;;作为文学史链条一环的“十七年”长篇小说[J];燕赵学术;2012年02期
8 傅修海;;赵树理的革命叙事与乡土经验——以《小二黑结婚》的再解读为中心[J];文学评论;2012年02期
9 陈军;;“中国无悲剧”命题百年回顾与反思[J];中华戏曲;2011年01期
10 宋剑华;;精英话语的另类言说——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间立场”与“民间价值”[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庆华;论传播学意义下的赵树理小说[J];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2 胡不适;;小说堪称信史——赵树理的小说和中国农村[J];南风窗;2006年12期
3 傅惠成;;赵树理与“赵树理方向”[J];党史文汇;2006年08期
4 杨天舒;;赵树理小说研究现状及其分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6期
5 王连英;;面对赵树理 我们该如何阅读[J];小说评论;2007年S1期
6 甘浩;;赵树理与新启蒙小说——赵树理小说命名新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董慧芳;;农民还是知识分子?——从赵树理的身份说起[J];沧桑;2008年02期
8 刘江;;试论赵树理小说的情节特征[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陆巨一;;谈赵树理的小说[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倪文尖;;如何着手研读赵树理——以《邪不压正》为例[J];文学评论;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丽丽;;赵树理小说中的方言语汇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2 范家进;;为农民的写作与农民的“拒绝”——赵树理模式的当代境遇[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崇轩;老照片中的赵树理[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康吉仁;学习赵树理精神 传承赵树理品质[N];太行日报;2010年
3 聂尔;我们怎样与赵树理相遇[N];山西日报;2012年
4 傅书华;不禁想起赵树理[N];光明日报;2000年
5 ;赵树理 伟大而独特的存在[N];文艺报;2005年
6 黄修己;从显学到冷门的“赵树理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傅书华;山西省文化强省战略中赵树理精神的地位与意义[N];山西日报;2011年
8 李晓宏 赵秋生;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当代意义[N];文艺报;2005年
9 段友文;赵树理与晋东南民俗文化[N];山西政协报;2005年
10 陈强;昔日的旗帜 今天的警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凌;赵树理阐释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乔亮;赵树理文学:轨迹与“方向”[D];上海大学;2009年
3 王力;农民叙事的双重幻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莹;论“赵树理方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坤;民俗学视野下的赵树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叶;失去方向的方向作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高慧;赵树理与柳青比较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5 刘岩须;“赵树理方向”与赵树理小说喜剧色彩的多重蕴涵[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侯盛娟;赵树理小说中的“合作化运动”叙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7 余建波;论赵树理40年代小说的乡村伦理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杨连峰;论赵树理的文学“新启蒙”[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大可;“普及”和“提高”的辩证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翟业军;赵树理论[D];扬州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村庄里的中国:赵树理与《三里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39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