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视阈下《牡丹亭》之新解读

发布时间:2017-06-01 03:21

  本文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视阈下《牡丹亭》之新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梦元素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常见的内容和题材,笔者从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释梦”学说为切入点,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以剧作《牡丹亭》为例展开解读杜丽娘梦的发生前提以及梦后潜意识回归。就杜丽娘做梦的分类应属内部(主观)感觉刺激的发生前提,探讨此类梦中意象的出现以及此类梦的发生与现实具有一定关系,最终梦后潜意识得以回归,并对本体产生一定的生理益处。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关键词】杜丽娘 发生前提 睡前幻像 潜意识回归
【分类号】:J820.9
【正文快照】: 对于《牡丹亭》的研究,古代文学研究者大多集中于研究“情与礼”、“矛盾与冲突”、“戏剧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精神分析学的研究者,大多研究止于“汤显祖于《牡丹亭》的升华作用”、“梦意向的初探”等方面,而笔者意图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对《牡丹亭》做出补充,以完善该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薛静文;;至情至性杜丽娘 美轮美奂《牡丹亭》 小剧场青春话剧《牡丹亭》[A];中国演员(2011年第4期总第22期)[C];2011年

2 白先勇;单昕;;姹紫嫣红《牡丹亭》[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3 李美恩;;板东玉三郎之《牡丹亭》[A];中国演员(2011年第1期总第19期)[C];2011年

4 赵征军;;“一体化”时代戏剧典籍《牡丹亭》的英译与传播[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任涛;《牡丹亭》为何赢得青年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韩胜宝;苏州赶排中日版《牡丹亭》意欲亮相北京奥运会[N];人民政协报;2008年

3 赵忱;昆曲《牡丹亭》正在被“芭蕾”[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张正海;舞剧《牡丹亭》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受好评[N];文艺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谢婧;电视剧《牡丹亭》合作拍摄签约仪式举行[N];抚州日报;2008年

6 吴伟忠;邮园奇葩《牡丹亭》[N];中国商报;2004年

7 记者 尹春芳;续写《牡丹亭》完构“书立方”[N];深圳特区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金涛;看《牡丹亭》何以在当代上演“还魂记”[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周倩茜;实景版《牡丹亭》梦回昆山[N];光明日报;2012年

10 宁波大学 黄敏学;春梦迢遥《牡丹亭》[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燕飞;《牡丹亭》的传播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2 张雪莉;《牡丹亭》评点本、改本及选本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璐;《牡丹亭》修辞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孟聪;梅兰芳访美与青春版《牡丹亭》访美的比较研究[D];中国戏曲学院;2015年

3 张元农;《牡丹亭》题序传播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4 田甜;《牡丹亭》的明清女性读者群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原辉;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牡丹亭》[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赵雅琴;明清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接受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汪妍;美国汉学界的《牡丹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宁;传播学视野下的《牡丹亭》[D];陕西理工学院;2012年

9 何晨杰;《牡丹亭》副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颖;《牡丹亭》戏曲语言的修辞艺术[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视阈下《牡丹亭》之新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11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