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
本文关键词: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相对于唐代贬谪文学研究的成熟度,宋代贬谪文学的研究还有待于更加的深入。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宋代贬谪文学形态进行总的描述和研究;二是从个体作家的角度进行研究;三是作家群体研究,主要着眼于一个历史阶段或一个地区内以及有师友亲戚关系的贬谪诗人群体的研究;四是以贬谪地域为中心的研究。宋代作为贬谪文学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具备相当大的研究潜力和空间,需要研究者转化视角,运用复合型的研究方式来作出新的成就。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贬谪文学 宋代 贬谪文人 述论
【基金】:201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宋代初期贬谪文学与文化研究”(2015111010205)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贬谪文学”是一个牵涉多方面的概念,它包括了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文人身份、贬谪地区、贬谪群体等一系列互相交织的问题。要研究“贬谪文学”,我们就必须对此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界定。尚永亮教授在《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中提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美琼;;唐代贬谪文人和贬谪文学[J];九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刘勇;;贬谪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刘庆华;;三十年贬谪文学研究的繁荣与落寞[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4 侯永平;;贬谪文学史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5 赵彩娟;;关于宋朝“贬谪”文学的分析[J];语文建设;2013年05期
6 赵环;;贬谪文学中“地景书写”的文化解读[J];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7 尚永亮;迁客离忧楚地颜——略说贬谪文学与荆湘地域之关系及其特点[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陈小芒;唐宋贬谪文人与江西文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9 孟陶宁;姚雪红;;刘禹锡对贬谪文学传统的继承[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姚雪红;孟陶宁;;刘禹锡对贬谪文学传统的超越[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州大学文学院 罗时进;评《唐五代逐臣和贬谪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8年
2 吴笛怡;谁看秋月春风[N];中国邮政报;2004年
3 王承丹;古典文学研究的拓展与创获[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程世和;与古之贤士大夫同体震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田宝;贬谪文学与超越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吕明;唐代贬谪文学的构成及其审美趋向[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姚雪红;刘禹锡对贬谪文学传统的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铁峰;论唐代贬谪文学创作的情感[D];湘潭大学;2006年
5 魏雪冰;江淹贬谪文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刘勇;论文学活动中主体的审美心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袁宝;从庙堂到江湖的人生咏叹[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8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4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