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史通》“援史入子”对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19 10:05

  本文关键词:《史通》“援史入子”对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学界在讨论刘知^~所著《史通》之于文学的态度时,往往强调其"援子入史"的文史思想,即认为《史通》是将小说置于史学资料的范畴内进行讨论的。但实际上,在《史通》一书中,刘知^~是以史学家的立场,本着实录的原则,将记事虚妄的史书视为"偏记小说",并将其置于小说阵营的。《史通》进一步认为,史书所记应该为"事关军国,理涉兴亡"之国家要道,这又导致部分记录细事琐言的史书被贬斥入子部小说之范畴。所以,《史通》"援史入子"的做法,一方面打破子、史的界限,扩大小说的领域,另一方面亦导致古代小说观念的重大变革:由隶属于子部、不计虚实的明理著作,演变为兼有子史二部、虚构色彩浓厚、既有说理又有叙事的著作。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观念 《史通》 援史入子
【分类号】:I207.41;K092
【正文快照】: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在讨论史书的写作及其内容时,刘知^~提出一系列标准,如史书“以录实为贵”,搜集史料要“明其真伪”,史书内容应该是“事关军国,理涉兴亡”的大事,等等,并进一步以此为据,将不符合这些标准的著作贬为“偏记小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凡英;论《史通》产生的时代背景[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周晓瑜;《史通》书名辨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赵俊;《史通》理论体系的结构和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5期

4 代继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的《史通》[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杨绪敏;;论明清时期《史通》的流传、整理和研究[J];史学月刊;2008年11期

6 吕海龙;;论“文史两分”认识的三阶段——兼论《史通》在此过程中的理论意义[J];齐鲁学刊;2011年02期

7 刘善泳;;《史通》方志札记[J];中国地方志;2012年11期

8 刘海波;;近十年来《史通》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06期

9 张宇;;《史通》所见“三史”考证[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杨春旭;;论《文心雕龙》对《史通》的影响[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绪敏;;论明清时期《史通》的流传、整理和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侯德仁;不为他人做垫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李珍;《史通》——为史氏者宜置此座右[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海龙;《史通》与刘知几文史观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千里;《史通》的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齐卉萌;《史通》修辞思想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3 何旭;20世纪上半叶(1900-1949)《史通》研究述论[D];兰州大学;2016年

4 徐伟连;论《史通》对《文心雕龙》的模拟[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周征;刘知几《史通》叙事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张先红;《史通》对《文心雕龙·史传》的继承和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史通》“援史入子”对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62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0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