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小说的空间经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严歌苓小说的空间经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空间同时间一样,“别人不问我很清楚,别人一问我反茫然”1(奥古斯丁语),但是对空间的感知却是人所共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空间的感知经历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纠葛过程。表现在文学世界中:从重视时间规律的小说情节的线性发展到现代和后现代小说的空间化、碎片化情节发展。如西方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游离于叙述过程之外的诸种联系被并置而取得形式上的空间化,还有《夜间的丛林》对意象和短语的空间编织到中国现当代先锋小说中形式的实验。20世纪60年代空间理论的兴起,逐渐改变传统哲学及文学领域对空间的误解和遮蔽。人们对空间的阐释更趋多元化。社会理论家趋于将空间理解为一种社会生产,将空间引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解之中,代表的人物有列斐伏尔、福柯、哈维等,他们关注空间的社会属性(外部空间)。注重内部空间探究有加斯东·巴什拉,他将现象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研究幸福空间的简单形象。以卡夫卡、马拉美现代主义文本为对象将文学空间理解为人类生存的体验方式探讨空间内在的生存意蕴和心理内涵。将自我、他者、性别、名族等身份概念与地理空间相联系的麦克·克朗,注重空间的文化属性。从文学批评角度出发,空间叙事学催生了诗学理论对于文学文本空间结构和内部空间意蕴的关注;改变对文本中景观、环境等地理因素的诠释方式,作为一种象征系统、指涉系统与其他文学元素一起参与叙事和主题意蕴生成。严歌苓的小说始终在讲述一种生活经验,她张开她全部敏感的触角感知现代社会,感知国内国外的差异,感知自我与异域之间的差异。在她文革系列作品中,生活地理环境有时不仅仅起着推动故事情节这一修辞作用,还深刻体现那个时代权力意识形态对人的监视以及由这种空间的权力意识下集体无意识酿成更深痛的惨剧。空间文化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形态内化为该地域生存主体的内心公约,而当地域迁移,这种内心公约势必被打破而受到改变,情节的纠葛就在表层以这深层公约的改变为基础展开。后现代大都市这一巨大“异托邦”内,任何一统天下的意识形态都被打破、肢解变成零碎。洛杉矶以极大的包容性将差异包容,生存因为差异而变得孤独与不可解。这三种空间经验都可以概括为主体与空间的差异以及这差异导致的人生体验,而严歌苓对待差异的态度就是让它展现出来。在后现代叙事策略的帮助下运用“跨层”、“跳角”的传统叙事学定义展现并对比“差异”,打破传统叙事的确定性,话语重构具有差异性、争议性、复杂立体的世界图景,即作者感知下的后现代空间经验。
【关键词】:严歌苓 空间经验 文本空间 空间叙述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6
-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9-11
- 二、严歌苓简介和创作分期11-13
- 三、研究方法13
- 四、文本结构安排与研究意义13-16
- 第一章 空间经验溯源16-23
- 第一节、虚空、处所、广延——古希腊人的空间感知经验16-17
- 第二节、层级性、对立性——欧洲中世纪定位空间感知经验17
- 第三节、背景、时空体——近代空间感知经验17-18
- 第四节、现代意义上的空间感知经验18-23
- 一、并置、反应参照——空间形式感知18-19
- 二、内在空间感知经验19
- 三、外部空间感知经验19-23
- 第二章 文本空间体验的深层含义23-33
- 第一节、揭“秘”与背叛——权力空间压抑下的私人空间丧失与生命性激发23-27
- 第二节、走不进亦走不出的草地——空间的心灵印证27-30
- 第三节、迷失与孤独——都市差异空间的启示30-33
- 第三章 后现代空间压缩经验叙述学体现33-41
- 第一节、视角多维共存33-35
- 第二节、对话中的距离——破坏叙述形式的真实感35-36
- 第三节、文本的版本36-37
- 第四节、蒙太奇剪辑下的空间结构37-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林;严歌苓作品中的悲悯与荒诞[J];小说评论;2003年01期
2 朱青;外内对比的性格结构——严歌苓小说人物造型谈[J];当代文坛;2004年02期
3 朱青;;陌生化的效果——评严歌苓的《爱犬颗勒》[J];名作欣赏;2006年06期
4 郭洪雷;时世平;;别样的“身体修辞”——对严歌苓《金陵十三钗》的修辞解读[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5 李经纯;;初识严歌苓[J];文学教育(上);2007年12期
6 徐凤娟;;怎一个“情”字了得——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情感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年01期
7 王文璨;;柔韧的赞歌——浅析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中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管方;;严歌苓:逼自己最后一回[J];小康;2010年03期
9 邓玉英;;悲剧与抗争——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2期
10 严歌苓;李宗al;;严歌苓谈人生与写作[J];华文文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槟;;移民的况味——严歌苓小说中的美国抒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白烨;;难以遮蔽的人性光辉——读严歌苓长篇新作《第九个寡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孙旭辉;严歌苓:我在美国经历了一次大洗牌[N];文学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人生比小说更精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用英文写作发现幽默潜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 在创作中燃烧[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京雪;严歌苓:“动人的人都是有缺陷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本报记者 丁杨;严歌苓:以“家族史”写作折射知识分子命运[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韩莉;严歌苓:翻手苍凉覆手繁华[N];河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命中注定要写《陆犯焉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君娜;严歌苓:我有一个同情的耳朵[N];解放日报;2013年
10 胡皓;看新华先锋如何打造严歌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邢楠;严歌苓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丽;严歌苓小说的伦理叙事[D];山西大学;2007年
2 李n,
本文编号:488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48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