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义的回归与变异——从近百年中国文学看《三体》
本文关键词:英雄主义的回归与变异——从近百年中国文学看《三体》
更多相关文章: 百年中国文学 《三体》 英雄主义 回归 变异
【摘要】:英雄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书写对象,《三体》塑造了一群与众不同的英雄形象——冷酷的英雄。不同的时代,英雄主义在文学中必然呈现独异的色彩。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英雄主义大致经历了文化启蒙的个性英雄主义、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高度理想化的"扁平"英雄主义、充满反思性和悲怆感的英雄主义以及"反英雄化"、"祛英雄化"的演进过程。只有将《三体》置于近百年中国文学英雄叙事的衍变中,才能对其英雄主义的特质以及艺术价值做出更切实的分析。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百年中国文学 《三体》 英雄主义 回归 变异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锋;;创世与灭寂——刘慈欣的宇宙诗学[J];南方文坛;2011年05期
2 刘慈欣;;从大海见一滴水——对科幻小说中某些传统文学要素的反思[J];科普研究;2011年03期
3 朱德发;晚清至“五四”:新文学“英雄理念”的嬗变与钩沉[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刘忠;英雄·白痴·土匪——20世纪中国文学主题研究之二[J];文艺评论;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强;;英雄主义的回归与变异——从近百年中国文学看《三体》[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2 林晓韵;;硬科幻中的“忠实”翻译——《三体》英译本介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3 吴言;;同宇宙重新建立连接——刘慈欣综论[J];南方文坛;2015年06期
4 高亚斌;王卫英;;为科幻文学寻找绚烂的艺术空间——论拉拉的科幻小说创作[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5 戴慧琦;刘兵;;幻想中高科技对人类的有限拯救——从STS视角看《星际穿越》[J];科学与社会;2015年01期
6 刘永春;高强;;论《三体》的人文内涵[J];中国文艺评论;2015年03期
7 胡浩;;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土匪叙事[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4年Z1期
8 徐浪;;黑暗王国中的逆行精灵——90年代以来土匪形象的人性化书写与现代性意义[J];山花;2013年06期
9 郭凯;;平行世界中的独行者——何夕科幻作品中90年代以来科技时代背景下的英雄主义叙事[J];科普研究;2012年06期
10 贾迪扉;;科幻作品与科学教育——以刘慈欣科幻小说为例[J];语文知识;2012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慈欣;;重返伊甸园——科幻创作十年回顾[J];南方文坛;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莲花;中国文学与朝鲜文学的源与流——读《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J];东疆学刊;2001年02期
2 曾令存;史识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性”研究[J];嘉应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本世纪中国文学将产生七种“位移”[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3期
4 刘晟;价值重建与21世纪中国文学[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5 闵虹;对百年文学专史的审视与关注——评《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刘卫;;独辟蹊径 细究精研——《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评价[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丘成桐;;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J];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04期
8 ;《中国文学编年史》出版[J];长江学术;2007年02期
9 汤克勤;;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中国文学编年史》——中国文学编年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学编年史》出版座谈会综述[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J];文学评论;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国;;近二十年中国文学症候分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刘永丽;;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反城市话语[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刘勇;张露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自觉、自信与自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4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目[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5 曾令存;;“40—70年代中国文学”(节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6 栾梅健;;稿费制度的确立与职业作家的出现——20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之一[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曾令存;;“40—70年代中国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佟宇;;从“反现代的现代性”到“文学中的历史”——评李杨新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9 葛红兵;;中国文学之与世界性文化矛盾——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西方化与世界化问题[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10 王飚;;传教士文化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变革的起步[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小平;从《中国文学精论》聊起[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斯科特·斯洛维克 ScottSlovic 美国生态批评领军人物之一,,国际生态批评权威期刊《文学与环境的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ISLE)主编姜红 编译;自然大美:中国文学中的传统生态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作家 李彦;让中国文学走入海外读者视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4 方铭;回到中国文学的本位立场[N];光明日报;2014年
5 郝雨;浅议21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研究[N];文艺报;2001年
6 肖惊鸿;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N];文艺报;2003年
7 韩晓玲;《中国文学编年史》问世[N];湖北日报;2006年
8 徐薇;一部承前启后的中国文学编年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记者 马璇;30年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开讲[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刘洪涛;美国《当代世界文学》杂志关注中国文学[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裴毅然;五四-1930年代中国文学人性探论[D];复旦大学;2000年
3 哈赛宁;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赵平;论权势权威型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年
5 严慧;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D];苏州大学;2009年
6 陈桃霞;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南洋书写[D];武汉大学;2013年
7 宋炳辉;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意识[D];复旦大学;2004年
8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f ;面对失落的文明——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人文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郑坚;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溯源[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悠翔;两个“世纪之交”中国文学中的未来世界[D];复旦大学;2014年
2 祝一舒;翻译场中的出版者—毕基耶出版社与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D];南京大学;2013年
3 梅启波;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对欧洲的接纳与变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田文文;《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5 徐巧灵;从改写理论看杨宪益与《中国文学》杂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艳丽;中国文学中的怨恨主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石峰;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述评[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赵强;返回“中国”:“体用”思维与“中国文学”发现自身的方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苏永前;民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林婷;论二十、二十一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生存背景[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37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53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