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与郭绍虞“学科变异”——对1959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思想史解码
发布时间:2017-08-01 10:07
本文关键词:苏联模式与郭绍虞“学科变异”——对1959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思想史解码
【摘要】:所谓旧版史观,是指郭绍虞民国版所构建的批评史观的学理框架。颇具创新意义的是,郭绍虞将演进到魏晋南朝才"由渐而著"的"纯文学"观念,当作其旧版史观的逻辑中轴,嗣后再用它来测定隋、唐、北宋"复古期"对它的偏移,元、明、清传统"完成期"对它的悖离。这就意味着,批评史在郭绍虞笔下,实是历代观念要么积极、要么消极回应"文学性"命题的演绎史。"纯文学"作为旧版史观的逻辑中轴,本是郭绍虞用来识别且搜辑古典文论中的"诗意"意识,并将它与讲究"教化""知性""实用"的台阁"文意"("杂文学")相剥离的基元性参照。所谓"社会因素"不是别的,正是对"日丹诺夫主义"负△的第一要素"反动政治(立场)"的委婉代码。"日丹诺夫主义"负△的第二要素是"唯心哲学(方法)"。"日丹诺夫主义"负△的第三要素是"反现实主义(观点)"。修订版要拿"纯文学"开刀,是因为中国批评史确乎没有其他观念更像"纯文学"一般适合作"反面典型"或试剑石,来见证苏联模式锋芒之厉害了。修订版为"现实主义"△觅得的第一要素叫"人民性",以对应苏联模式的"革命政治(立场)"。修订版为"现实主义"△觅得的第二要素叫"物使—心动",以对应苏联模式的"唯物主义(方法)"。修订版为"现实主义"△觅得的第三要素,是让刘勰"反形式主义"来对应苏联模式的所谓"反现实主义(观点)",虽在局部上很过硬,但就整体逻辑而言,它又与"现实主义"△另两个构成要素相悖离。正是瞄准"情异于志"可能驱动"纯文学"远离所谓"现实主义",故修订版衷心仰慕刘勰《文心雕龙》主"情志合一"。正是上述不可逾越的历史"贫困",从根本上制约着修订版只能从破坏性的负面角度,去模拟苏联模式来打碎民国时的旧版史观(以"纯文学"为中轴),但绝对无法从建设性的正面视角去构建一个与苏联模式"逻辑同构"的"现实主义"△。这既是修订版最后只能践履半个"日丹诺夫主义"的原因,也是修订版最终只能硬撑着写半部的原因。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 学科变异
【分类号】:I206.09
【正文快照】: 引子检视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有没有这样一门学科,其演化全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个体学业到学界公认的权威建树)纵贯60年,竟是与同一个人的名字唇齿相依、命运与共?有,郭绍虞及其“中国文学批评史”就是这样,郭绍虞既是该学科的拓荒者暨奠基者之一,也是当年复旦大学能在,
本文编号:603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0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