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异流:古代中国小说和戏曲的印度受容——以“楔子—正文”结构为个案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同源异流:古代中国小说和戏曲的印度受容——以“楔子—正文”结构为个案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楔子—正文”结构 佛家讲经说法模式 梵剧 印度说唱艺术
【摘要】:明清章回小说、晚明拟话本小说与宋元话本,其叙事大多具有"楔子—正文"之结构。而自宋、金以来的戏曲,也多有"楔子—正文"之结撰模式。白话通俗小说的"楔子—正文"格式,受到了俗讲变文、押座文等讲经弘法模式之影响;而辽宗教剧、金院本、诸宫调、蒙元杂剧等则深受梵剧之影响。在古代中国小说和戏曲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互相取材,彼此影响。而佛家的弘法范式与梵剧的"楔子—正文"演出结构皆源自于古印度的说唱艺术。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楔子—正文”结构 佛家讲经说法模式 梵剧 印度说唱艺术
【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4YB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从叙事结构来看,《水浒传》“引首”中的洪信放出妖魔,《三国志平话》开篇中的司马仲相判案,《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中女娲补天遗弃的石头自述等,皆为其楔子。《儒林外史》第一回讲述了王冕学画的故事后说:“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吴敬梓11)晚明“三言”、“二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贻信;;《中国小说审美与人的生存理想》评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刘明娅;;《中国小说欣赏》教材的解读与重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5期
3 凯声;;现代中国小说的文化寻绎与阐释——评陈继会新著《拯救与重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02期
4 ;首届中国小说节在南昌开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16期
5 王平;点击百年中国小说经典[J];人民论坛;2000年12期
6 郝岚;危机年代的中国小说[J];文艺争鸣;2001年05期
7 龙潜;没落与重构——略论80年代后期中国小说[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顾明霞;“自我”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的一种现代性考察[J];求实;2002年S1期
9 雷达;关于2001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郑彦英《洗心鸟》姝娟《摇曳的教堂》[J];小说评论;2002年03期
10 程箐,黄敏;空间:考察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一个视角[J];当代文坛;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达;;创新是前进的车轮——关于200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及其它[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2 雷达;;看呵,这些青春的面孔!——写在2003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之前[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3 何向阳;;在当下成为历史之前——2010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作品解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201期)[C];2011年
4 李永东;;区域文化与20世纪中国小说的消长沉浮[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雷达;;民族灵魂与精神生态——2005年中国小说一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6 夏康达;;一朵“恶之花”——评《雪色花》[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7 M.D.维林吉诺娃;伍小平;;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尹晓丽;;生命之轻与文学之重——20世纪中国小说欲望书写的杂感[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9 石钟扬;;人物性格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话说梁山三勇士形象[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王恒展;;《谷梁传》与中国小说[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二○一二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揭晓[N];文学报;2013年
2 徐江;我们需不需要“伟大的中国小说”[N];北京日报;2005年
3 杜;“中国小说古今通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N];文艺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江鸿 于岫立;铁岭成为“中国小说双年奖”颁奖基地[N];铁岭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段方君;2009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出炉[N];临汾日报;2010年
6 记者 崔立秋;2010年中国小说排行榜揭晓[N];河北日报;2011年
7 陈歆耕;什么是“伟大的中国小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任国征;好莱坞争抢中国小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9 ;2009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揭晓[N];文学报;2010年
10 苗怀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朴在渊和中国小说文献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天兵;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小说死亡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陈黎明;魔幻现实主义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D];苏州大学;2005年
3 周成平;20世纪中国小说的社会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何卫青;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的儿童视野[D];四川大学;2004年
5 周新民;“人”的出场与嬗变—近20年来中国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研究[D];武汉大学;2002年
6 张芙蓉;论中国小说与社会的同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永生;怨妇母题与20世纪中国小说[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曼;论20世纪末中国小说中的“弑父”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何维;论翻译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3年
3 徐志蔓;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女汉子”形象[D];安徽大学;2015年
4 郝琦;20世纪末中国小说的神秘性书写[D];苏州大学;2007年
5 徐玮;近代翻译文学与中国小说的“现代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邹姗姗;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中的苦难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葆华;《巴黎茶花女遗事》与清末民初的中国小说[D];湘潭大学;2008年
8 王传习;聆听与对话——论福克纳影响下的80年代中国小说[D];苏州大学;2004年
9 许日春;20世纪中国小说文本中“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0 杨霞;“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革命记忆”(1919—1949)[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57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65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