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边城》中“水意象”与《熊》中“树意象”:生态视野下的原乡情结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05:07

  本文关键词:《边城》中“水意象”与《熊》中“树意象”:生态视野下的原乡情结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沈从文 福克纳 生态文学 乡土情结


【摘要】:在生态文学领域,我国的生态文学研究起步较西方国家晚近20年,且主要集中感悟自然的层面,中国生态文学研究远未成熟。在现实环境中,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因此,本研究从原乡情结入手,以福克纳和沈从文的两篇小说为例来比较中西方生态文学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生态文学是一种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文学。原乡情结作为生态文学创作的精神驱动力,能够从根本上反映作者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基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原乡情结为载体的中西方生态文学也存在差异。本研究针对此问题,依据生态文学批评和文化认同理论,以沈从文的《边城》中的“水意象”和福克纳的《熊》中的“树意象”为例,在从自然景、自然人和自然文化三个维度的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其异同产生的原因,并最终得出两部作品及作者思想对生态学发展的理论推动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现实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学研究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生态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然后阐述了“水意象”和“树意象”中的自然景,自然人和自然文化。研究得出:(一)沈从文在《边城》中以水为载体,从人性,自然,社会文明等角度思考,深刻认识到回归精神原乡对于工业化社会的价值。(二)福克纳在《熊》中以树为意象,通过对猎人艾萨克成长的描写和森林中象征自然的“熊”的命运的叙述,表达出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愤怒与愧疚,以及回归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念。接着本研究对两种意象差异产生的原因,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客观原因包括作者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不同,沈从文生活在湘西水乡,一切与水相关的事物皆是乡土情结的载体。而福克纳生活在森林边,以狩猎为生,树是自然神灵的代表;沈从文深受中国雅士情结的文化影响,而福克纳则受南方社区文化观念影响颇深。(二)主观原因包括作者性格和宗教信仰的差异,沈从文性格淡雅如水,福克纳性格坚毅如树;沈从文信仰道教,而福克纳信仰基督教。最后对两个意象的具体差异和产生根源做出总结,并反思西方生态观念对中国生态文学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生态文学研究的视角,从具体两个意象的角度来分析两篇作品中的生态学思想和差异产生原因,具有创新性。但本研究仍有局限性,对生态文学整理主义的观点讨论,以及文化差异的比较还不够深入,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究。
【关键词】:沈从文 福克纳 生态文学 乡土情结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106.4-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Introduction10-13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0
  • 1.2 Research Purpose10-11
  • 1.3 Outline of the Thesis11-13
  • 2 Literature Review13-17
  • 2.1 Research of Ecological Literature13-14
  • 2.2 Research on the Native Complex14
  • 2.3 Research onShen Cong-wen’sand Faulkner’s Ecological Thought14-17
  • 3 Research Methodology17-19
  • 3.1 Research Questions17-18
  • 3.2 Research Methods18-19
  • 4 The Main Ecological Thoughts of Shen Cong-wen and Faulkner19-26
  • 4.1 The Main Ecological Thoughts of Shen Cong-wen19-21
  • 4.1.1 The Border Town19-20
  • 4.1.2 Shen Cong-wen’s Main Ecological Thoughts20-21
  • 4.2 The Main Ecological Thoughts of Faulkner21-26
  • 4.2.1 The Bear21-23
  • 4.2.2 Faulkner’sMain Ecological Thoughts23-26
  • 5. Native Complex in“Water Image”of The Border Townand“Tree Image”of TheBear and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26-42
  • 5.1 Native Complex in“Water Image”of The Border Town26-29
  • 5.1.1 Native Scenery of“Water Image”26-27
  • 5.1.2 Native People of“Water Image”27-28
  • 5.1.3 Native Culture of“Water Image”28-29
  • 5.2 Native Complex in“Tree Image”of The Bear29-35
  • 5.2.1 Native Scenery of“Tree Image”30-31
  • 5.2.2 Native People of“Tree Image”31-32
  • 5.2.3 Native Culture of“Tree Image”32-34
  • 5.2.4 Summary34-35
  • 5.3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35-42
  • 5.3.1 Objective Causes35-37
  • 5.3.1.1 Different Natural Surroundings35-36
  • 5.3.1.2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s36-37
  • 5.3.2 Subjective Causes37-40
  • 5.3.2.1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37-38
  • 5.3.2.2 Different Traits of Characters38-40
  • 5.3.3 Summary40-42
  • 6 Conclusions42-46
  • 6.1 Basic Conclusions42-44
  • 6.2 Future study topics44-46
  • Acknowledgments46-47
  • Bibliography47-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阜敏,饶坚;中国生态文学概说[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胡志红;生态文学的跨文明阐发与全球化生态文化构建[J];求索;2004年03期

3 张皓;中国生态文学:寻找人与自然的和弦[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胡三林;;生态文学:批判与超越[J];文艺争鸣;2005年06期

5 刘文良;;近年来生态文学研究述评[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刘文良;;国内生态文学研究述要[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杨延生;孙波;;中国生态文学:在夹缝中艰难成长[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8 赵树勤;刘倩;;从“浅绿”到“深绿”——新时期生态文学研究综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张晓琴;;论生态文学的内涵与特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温阜敏;饶坚;;中国生态文学之现状、问题与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桂华;《欧美生态文学》读后[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胡军 韩晓雪;生态文学首先应是审美的[N];文艺报;2007年

3 张晓琴;生态文学的文化建构意义[N];光明日报;2009年

4 姜孟之;生态文学门外谈[N];伊春日报;2011年

5 武田田;生态文学研究不可“作茧自缚”[N];光明日报;2011年

6 杨文丰;生态文学 21世纪文学的急迫使命[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7 陈华文;生态文学之思[N];中国艺术报;2012年

8 北京语言大学 李庆本;为生态文学研究注入新血液[N];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商报记者 潘启雯;生态文学复兴是对工业化反思的产物[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10 盛泉;生态角度的文学重审与文学批评[N];中国保险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晓琴;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宋俊宏;近三十年中国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张鹏;大地伦理的诗意呈现[D];上海大学;2009年

4 吴景明;走向和谐:人与自然的双重变奏[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王静;人与自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生态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刘亚利;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8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华;论中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完玛才让;论藏族生态文学的功能及责任[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3 张晓琴;论生态文学的环保思想与现实价值[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张睿;生态解读安妮·普鲁的《老谋深算》[D];郑州大学;2015年

5 胡艳秋;生态潜意识初探[D];苏州大学;2015年

6 角巴才让(Jhopa Tsering);藏族生态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7 乌云(Oyun);当代鄂尔多斯蒙古族生态文学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8 苏冬梅;《白轮船》生态文学视角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单良;大自然的歌者:张炜小说生态思想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胡梦园;德英儿童生态文学比较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04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704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7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