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建构:论《茶馆》的经典化

发布时间:2017-08-21 00:20

  本文关键词: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建构:论《茶馆》的经典化


  更多相关文章: 老舍 《茶馆》 话剧 经典化


【摘要】:重返《茶馆》的创作语境,可以看到老舍在明确提出"葬送三个时代"的政治目的之外,又暗含再现老北京的文化诉求。一方面,旧社会苦难史的一出政治葬歌赋予《茶馆》以意识形态的教化作用,却又在文化性的掩饰下少了一些说教意味;另一方面,关于老北京的文化记忆又使得《茶馆》兼具文化传播的功能,其中的政治表述和文化展示又共同参与了民族身份的建构。因此,《茶馆》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历史文化"教科书"。回顾《茶馆》的历史命运及其经典化历程,可以发现它在1979年之后的快速经典化首先得益于其文本内外的政治性。在政治话语的权力削弱之后,对《茶馆》经典性的阐释又倾向于以肯定其文化内涵为主。《茶馆》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性,但它不可动摇的经典地位很大程度上源自其政治性与文化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老舍 《茶馆》 话剧 经典化
【分类号】:I207.34;J824
【正文快照】: 老舍的《茶馆》是中国百年话剧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然而,自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58年首演《茶馆》以来,在长达近六十年的话剧舞台上,《茶馆》的演出仍然仅有两个班底。以老舍的文学剧本为基础,在焦菊隐、夏淳的执导之下,由于是之、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英若诚等老一辈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书文;;政治葬歌与文化挽歌的有机统一——重读老舍的《茶馆》[J];文艺争鸣;2014年10期

2 曾令存;;《茶馆》文本深层结构的再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05期

3 王一川;;京味文学:绝响中换味[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4 周光凡;《茶馆》的主题真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吗?[J];戏剧艺术;2005年03期

5 潘军;重排《茶馆》之我见[J];读书;2001年05期

6 于是之;关于《龙须沟》和《茶馆》[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04期

7 赵起扬;老舍与《茶馆》〔摘录〕──纪念老舍诞辰95周年[J];新文化史料;1994年03期

8 夏淳;写在重排话剧《茶馆》之时——纪念老舍先生八十诞辰[J];人民戏剧;1979年02期

9 刘芳泉;徐关禄;刘锡庆;;评老舍的《茶馆》[J];读书;1959年02期

10 梨花白;也谈《茶馆》[J];戏剧报;195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明敏;;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建构:论《茶馆》的经典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1期

2 承梦姣;;关于《茶馆》教学案例的评析[J];课外语文;2017年01期

3 杜都;;从《四世同堂》到《茶馆》──试论老舍小说与戏剧的沟通[J];北方文学;2016年20期

4 高瑜曼;;《茶馆》中老舍的民族文化悲情研究[J];中国市场;2016年34期

5 狄玉洁;;当送葬变成绝响——论《茶馆》背后的文化内涵[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年04期

6 周春霞;田丽艳;;“他者”视角下北京形象变迁研究[J];山花;2015年20期

7 邵莹;;《茶馆》与《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比较[J];戏剧之家;2015年07期

8 曹树钧;;《茶馆》诞生的曲折与精品创作的客观规律[J];齐鲁艺苑;2014年06期

9 曹书文;;政治葬歌与文化挽歌的有机统一——重读老舍的《茶馆》[J];文艺争鸣;2014年10期

10 曹珊;;从《茶馆》看老舍的京味特色[J];文学教育(中);201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令存;;《茶馆》文本深层结构的再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05期

2 张宏图;;从《茶馆》看老舍的民族文化悲情[J];满族研究;2007年01期

3 黄艾禾;《茶馆》上演500场[J];新闻周刊;2004年19期

4 马国栋;略论老舍作品中的满族文化气质[J];满族研究;2004年01期

5 李晓南;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看今昔茶馆文化的变迁[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1期

6 王一川;与影视共舞的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文学——兼论京味文学第四波[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李学武;《茶馆》:文学本与演出本之比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03期

8 于是之;;老舍先生和他的两出戏[J];北京文学;1994年08期

9 关纪新;;老舍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素质[J];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4期

10 李振潼;冉忆桥;;应该让《茶馆》的原结尾与观众见面[J];电影艺术;198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湘臣;老舍与《茶馆》[J];农业考古;2003年02期

2 刘海珊;;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浅析《茶馆》[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8期

3 熊坤静;;老舍与话剧《茶馆》[J];文史月刊;2010年02期

4 董瑞雪;;红色主题遮蔽下的忧思之作——《茶馆》主题新论[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2期

5 郭一瞳;;电视剧《茶馆》[J];电视研究;2010年09期

6 江东;;“闲话”的“弹性”——读话剧《茶馆》一得[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9期

7 周瑞祥;《茶馆》访欧演出散记[J];人民戏剧;1980年12期

8 史燕生 ,郭安定;西欧报刊评《茶馆》[J];文艺研究;1981年01期

9 皖人;一斑窥《茶馆》[J];文谭;1983年03期

10 英若诚;;由《茶馆》引出的一条教训[J];文艺争鸣;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敏;;一丘一壑也风流——省略号在《茶馆》中的妙用[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温年芳;;目的论与《茶馆》译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庆云;《茶馆》新“掌柜”[N];解放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徐馨;《茶馆》复排 精彩依旧[N];人民日报;2005年

3 张何平 姚小敏;《茶馆》倾倒台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4 本报记者 成长;“80后”演员解构《茶馆》[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伍立杨;《茶馆》:艺术魅力常在常新[N];海南日报;2010年

6 王呈伟;电视剧《茶馆》成功的经典翻拍[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贾梦雨;电视《茶馆》,为名著改编泡了壶好茶[N];新华日报;2010年

8 贾薇;人艺《茶馆》续写500场辉煌传奇[N];北京日报;2004年

9 记者贾薇;千名外宾看《茶馆》度新春[N];北京日报;2003年

10 张楠;《茶馆》复排引发“创新”“拷贝”之争[N];工人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静;《茶馆》接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高萍;《茶馆》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李倩;认知语境视角下《茶馆》反讽英译对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翟宣;《茶馆》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人际功能角度[D];外交学院;2016年

5 王美;《茶馆》的创作、演出及其主题多义性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6 蒋杰;《茶馆》的诞生机制及其主题的多重意蕴[D];山东大学;2008年

7 何文娟;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茶馆》的反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蔡丹丹;《茶馆》接受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9 陈奕;重读《茶馆》[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宁博;短暂的沉寂 持久的关注[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09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709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d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