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母性书写

发布时间:2017-08-26 11:38

  本文关键词: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母性书写


  更多相关文章: 母性 女性 身份认同 人性


【摘要】:女作家严歌苓钟爱写女性,尤其是写来自“第三世界”国家面对强势西方文化的弱势女性,这些弱者中的弱者在面对强大的西方殖民式的强势文化、面对西方只能赢不能输的社会时,普遍表现出一种善良、宽容、受难的母性姿态。她们非但没有因此变弱反而强大无比,她们以温柔征服强大,因苦难凸显生命的坚韧。这些女性的母性表现随着严歌苓阅历的不同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初期的作品《雌性的草地》中母性的奉献精神,到移民后的作品中母性的宽恕精神,再到旅居非洲后作品中母性的救赎意识。此外,严歌苓在她的作品中钟情于表现女性弱者视域中的人性悲悯,对女性身上的善良、宽恕、甘愿牺牲的精神是近乎于推崇式的描摹。着力于表现命运坎坷的女性身上折射出的最深沉的人性高贵,以此暗合东方文化的宽恕性、包容性的母性特质,以东方民族文化寻求身份认同的价值提升。“移民”经历给了严歌苓更为广阔的艺术视野和文化体验,在东西方双重文化语境中,严歌苓用她创造的一座座“母性神像”来对抗西方异质文化。本论文基于严歌苓的小说文本,具体分析严歌苓小说中的母性书写,并在此基础上探析母性书写的原因及意义。第一章:在梳理严歌苓生平创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严歌苓小说研究现状,提出母性视角并对本论文的母性概念加以厘定。第二章:从母性书写的关照对象、具体文本中的母性人物关怀,以及文本中的意象描摹三节进行阐述。文本中的男性是母性的体验者、接受者,“母性”光芒背后是暗淡的“缺陷”的男性,而正是因为这样一群有“缺陷”的男性,女性的“母性”气质才得到了深刻的凸显。原型是模式、形象和意象,包括母性式的人物形象,也包括母性式的物质意象,它们在异质同构中展现了母性原型的坚韧的生命力量和深刻意蕴。第三章:严歌苓母性书写的思想溯源,严歌苓的母性书写受童年经验、中国宗教哲学和西方宗教的综合影响,严歌苓的女性主义是温和的,宽容的,遵循女性自然状态的。她的女性主义是以柔克刚,退让,收敛的。作家不再热衷于以传统对抗性的女性意识对社会政治历史进行怀疑和批判,而是以女性更为强大,更为包容的特质,以母性来实现女性的主体地位。第四章:母性书写的价值呈现。严歌苓作品中的母性书写反映了她对人性的持续关注和挖掘深度,在严歌苓的眼中,人性是无国界的,是平等的。严歌苓处于异质文化中,作为弱势东方文化的成员在进入强势西方文化社会后,想要获得强势文化的认同是十分艰难的,这就更加剧了严歌苓想要获得弱者身份的确认。母性的高扬消解了历史的宏大叙事,缓和了东西文化的冲突,但同时严歌苓宣扬的母性又与传统的女性主义有所区别,本论文试图对母性是人性的高扬还是对女性的压抑进行反思。通过研究严歌苓小说中的母性书写,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象征和思想追溯,从而对母性描摹进行反思与批判,丰富严歌苓小说研究的角度,揭示东西方双重文化碰撞背景下的严歌苓创作在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和价值。
【关键词】:母性 女性 身份认同 人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引言10-16
  • 1.1 严歌苓的生平及创作概况10-12
  • 1.2 研究现状12-14
  • 1.3 母性的概念界定14-16
  • 第二章 母性书写的文本阐释16-34
  • 2.1 母性书写的观照对象16-20
  • 2.1.1 残缺的男性16-18
  • 2.1.2 被拯救的男性18-20
  • 2.2 藏污纳垢的母性魅力20-28
  • 2.2.1 大爱无私的母性奉献22-23
  • 2.2.2 悲天悯人的母性宽恕23-26
  • 2.2.3 包容宽大的母性救赎26-28
  • 2.3 母性栖息的意象家园28-34
  • 2.3.1“树”的意象28-30
  • 2.3.2“水”的意象30-31
  • 2.3.3 乳房意象31-34
  • 第三章 母性书写的原因探析34-44
  • 3.1 家族记忆的诗性言说34-36
  • 3.2 两栖空间的文化渗透36-39
  • 3.2.1 东方式的慈悲36-37
  • 3.2.2 西方式的救赎37-39
  • 3.3 相对隐蔽的女性意识39-44
  • 3.3.1 母性姿态的另类抒写39-40
  • 3.3.2 女性意识的自觉流露40-44
  • 第四章 母性书写的价值呈现44-60
  • 4.1 人性光辉中的母性凸显44-46
  • 4.2 文化碰撞中的母性表述46-51
  • 4.2.1 移民创伤下的文本映照47-49
  • 4.2.2 双重文化中的身份寻找49-51
  • 4.3 历史消解中的母性昭示51-53
  • 4.4 母性话语中的理想再造53-56
  • 4.5 批评视野中的母性反思56-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林;严歌苓作品中的悲悯与荒诞[J];小说评论;2003年01期

2 朱青;外内对比的性格结构——严歌苓小说人物造型谈[J];当代文坛;2004年02期

3 朱青;;陌生化的效果——评严歌苓的《爱犬颗勒》[J];名作欣赏;2006年06期

4 郭洪雷;时世平;;别样的“身体修辞”——对严歌苓《金陵十三钗》的修辞解读[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5 李经纯;;初识严歌苓[J];文学教育(上);2007年12期

6 徐凤娟;;怎一个“情”字了得——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情感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年01期

7 王文璨;;柔韧的赞歌——浅析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中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管方;;严歌苓:逼自己最后一回[J];小康;2010年03期

9 邓玉英;;悲剧与抗争——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2期

10 严歌苓;李宗al;;严歌苓谈人生与写作[J];华文文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槟;;移民的况味——严歌苓小说中的美国抒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白烨;;难以遮蔽的人性光辉——读严歌苓长篇新作《第九个寡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孙旭辉;严歌苓:我在美国经历了一次大洗牌[N];文学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人生比小说更精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用英文写作发现幽默潜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 在创作中燃烧[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京雪;严歌苓:“动人的人都是有缺陷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本报记者 丁杨;严歌苓:以“家族史”写作折射知识分子命运[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韩莉;严歌苓:翻手苍凉覆手繁华[N];河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命中注定要写《陆犯焉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君娜;严歌苓:我有一个同情的耳朵[N];解放日报;2013年

10 胡皓;看新华先锋如何打造严歌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邢楠;严歌苓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丽;严歌苓小说的伦理叙事[D];山西大学;2007年

2 李n,

本文编号:741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741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1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