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错失了的象征——论新诗抒情主体的审美选择

发布时间:2017-08-26 13:30

  本文关键词:错失了的象征——论新诗抒情主体的审美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抒情主体 象征主义 当代诗人 中国诗人 李金发 创作实绩 戴望舒 文学史家 意象分析 卞之琳


【摘要】:象征主义作为现代派文学的源头,对中国诗人影响深远,但象征主义在中国并未如文学史家描述的那样获得创作实绩。象征主义的中国接受存在理论认知与创作实践的失衡。由于新诗抒情主体未完成观念转换,亦缺乏合适的文化土壤,新诗未能超越技法范畴在更深的抒情主体层面接纳象征主义的诗学养分,形成了对象征主义的错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诗人重寻返乡的精神路向,新诗的抒情主体迅速裂变,展示出对象征主义诗学进行回望的新趋势。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抒情主体;象征主义;当代诗人;中国诗人;李金发;创作实绩;戴望舒;文学史家;意象分析;卞之琳;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诗抒情主体研究”(批准号14BZW120)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象征主义(symbolism),一种在波德莱尔和爱伦·坡的影响关系中发酵并传播的文学存在,在19世纪末成为与审美现代性相关的恒久话题。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象征主义保持着描述与阐释的热情。象征主义不是一个流派,而是一个文艺事件,一种通过对象征主义诗人进行差异性分析才能获取的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明;抒情主体的摇摆——细评风过无痕《听你说那场婚礼》[J];阅读与写作;2005年04期

2 任美衡;美丽的遁逸──析80年代新潮诗歌抒情主体的演变[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刘正国;情感的复合显示[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方坚铭;;从抒情主体的转移看词“别是一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傅元峰;;论当代汉诗抒情主体在诗美整饬中的作用——以杨键、蓝蓝、潘维的诗作为例[J];扬子江评论;2011年04期

6 王阳;从里尔克的《豹》看抒情主体的结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张德明;;论作为左翼诗歌抒情主体的“我们”[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5期

8 吕鹏娟;;论郭沫若早期诗歌中抒情主体的变迁[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黄永健;我看散文诗[J];散文诗;2003年12期

10 颜同林;彭冠龙;;新世纪贵州诗歌抒情主体变迁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其南;读解王立春:儿童的想象,世界向我生成[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抒情主体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41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741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