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茶文学历史形态流变初论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茶文学历史形态流变初论
【摘要】:饮茶不仅为国民带来了文化与精神的冲击,同时还愉悦了国民的身心。中华民族在茶文化方面,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因而为中国的茶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国古代茶文学兴起、发展、壮大、繁盛以及衰败的形态演变过程,即是饮茶事业发展的重要轨迹。茶文学在先秦为滥觞,到两晋时期壮大了文学作品,到唐代处于繁荣鼎盛的时期,宋代又是一发展的高峰,而到明清时期则逐渐开始衰败,从而将中国古代茶文学历史形态流变很好的呈现给了世人,并逐渐形成了一道绚丽的、独特的茶文化风景线。
【作者单位】: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茶文学 历史形态 流变初论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中国历史上的饮茶记录相对较长,但是其明确的年代无法查明。现目前,饮茶之源一般由三种说法,即秦汉时期、西周时期以及神农时期等。同时在现存的证据中,有许多证明了:中国的种茶、饮茶等习惯,都间接或者直接传播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很多地方,因此饮茶是中国人首创,是大家都普遍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倩;;满纸茶香——谈茶与茶文学[J];福建茶叶;2016年04期
2 周宙;;有关茶的诗词文学作品里的文学性与实用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6年01期
3 王艳玲;;唐代茶文学繁盛原因考略[J];农业考古;2014年05期
4 刘焕云;;台湾客家茶文化与文学[J];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04期
5 周军;常化玉;;解读茶文学的奇葩——茶联[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1期
6 孙玉霞;;丁茶山诗论中的文学思想[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杨晓燕;;他年犹得作茶神,品茶品文品人生——茶和苏东坡的生活、文学及人生初探[J];农业考古;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旗;;中国古代茶文学历史形态流变初论[J];福建茶叶;2017年03期
2 黄平;;茶文化在唐诗宋词文学中的表现[J];福建茶叶;2016年11期
3 张三玲;;试论唐代咏茶文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11期
4 闫桂萍;;茶艺文心—谈茶文学[J];福建茶叶;2016年04期
5 梁美亚;;茶与人生——基于苏东坡写茶作品的具体分析[J];福建茶叶;2016年04期
6 赵倩;;满纸茶香——谈茶与茶文学[J];福建茶叶;2016年04期
7 罗新芳;;试论唐代咏茶文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8 亓元;;茶与苏东坡写茶作品的研究[J];福建茶叶;2016年03期
9 梁立昌;;李朝时期韩国诗经学的发展探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10 来玉英;;台湾与武夷山茶礼俗文化事象透视[J];农业考古;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曾昂;;《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的价值与当代意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2 魏暑临;赵福楼;;茶艺文心——“茶文学”教学初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4年11期
3 王艳玲;;唐代茶文学繁盛原因考略[J];农业考古;2014年05期
4 刘焕云;;台湾客家茶文化与文学[J];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04期
5 周军;常化玉;;解读茶文学的奇葩——茶联[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1期
6 张惠民,张进;简论苏轼高风绝尘之美的美学内涵[J];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丁以寿;苏轼《叶嘉传》中的茶文化解析[J];茶业通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秩序与自由:儒道功能互补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向度”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J];中州学刊;2009年03期
2 王俏;;浅析科学与宗教的关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13期
3 阮纪正;文明的历史形态[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李世龙;文化价值理念的诸历史形态及当代建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5 廖奔;论中华戏剧的三种历史形态[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6 张文超;;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透视人的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变[J];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先巴;宗教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J];青海民族研究;1992年04期
8 韩秋红;;传统哲学的根本特点[J];世纪论评;1998年Z1期
9 邬q;;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第二个历史形态的构想[J];江海学刊;2013年06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749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749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