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魂归何处—严歌苓小说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22:27

  本文关键词:魂归何处—严歌苓小说主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严歌苓 寄居者 中国记忆 形象 人性


【摘要】:当今文坛上,除了大陆本土文学之外,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文学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文学研究者对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在这其中,北美华文文坛的严歌苓作家最是引人注目,被研究者称之为最有实力和独特性的新移民作家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的《雌性的草地》到刚刚出版发行的《床畔》,严歌苓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着丰富人生体验和敏锐感受力的女作家的成长之路。论文将严歌苓的小说根据前后期大致分为两大类,前期主要以描写海外移民华人的异域生活为主,为“寄居”主题,后期以回望中国历史记忆和当下印象为主,为中国记忆主题。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第一部分分析前期创作中的关于异域环境下“寄居者”生活的千姿百态,分析他们在文化冲突下的艰难生存和不断压抑的人性欲望,“寄居者”在面对西方的排斥时,灵魂始终是无奈的游荡,他们不禁黯然自问“故乡在何方”。第二部分是以回望中国记忆为主,分别以重写的个人化历史和极致人性观照下的历史来描绘作家站在时空距离之外的中国历史记忆,再从历史跨到当代,捕捉当代中国印象,总体分析严歌苓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它如何在真实与虚构、想象与还原以及以人性为依归中建构,严歌苓在面对这样的“中国”形象时却依然找不到灵魂栖息的枝桠。第三部分,则是对严歌苓创作的两大主题下的常与变的分析,看到严歌苓创作中的文学追求和不足之处。严歌苓从书写异域况味到回望中国记忆的创作过程中,她试图寻找一种方式让别人更懂自己,寻找“寄居者”的魂应当归于何处,写作也由外在走向内心纵深处。难得的是作家始终重视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和可阅读性,细磨人性的秘密,赋予文学以人文关怀。
【关键词】:严歌苓 寄居者 中国记忆 形象 人性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严歌苓其人其文7-9
  • 二、严歌苓小说研究综述9-13
  • 三、论文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意义13-14
  • 第一章 “寄居”主题14-32
  • 第一节 “寄居者”在文化冲突中的艰难生存15-20
  • 第二节 阴暗边缘的人性展示20-26
  • 第三节 “故乡”在何方26-32
  • 第二章 中国记忆主题32-47
  • 第一节 时空距离之外的历史记忆32-38
  • 第二节 严歌苓笔下的当代中国38-42
  • 第三节 叙说不尽的“中国”42-47
  • 第三章 两大主题下的常与变47-58
  • 第一节 持守于心48-54
  • 第二节 不变中的变化54-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林;严歌苓作品中的悲悯与荒诞[J];小说评论;2003年01期

2 朱青;外内对比的性格结构——严歌苓小说人物造型谈[J];当代文坛;2004年02期

3 朱青;;陌生化的效果——评严歌苓的《爱犬颗勒》[J];名作欣赏;2006年06期

4 郭洪雷;时世平;;别样的“身体修辞”——对严歌苓《金陵十三钗》的修辞解读[J];当代文坛;2007年05期

5 李经纯;;初识严歌苓[J];文学教育(上);2007年12期

6 徐凤娟;;怎一个“情”字了得——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情感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年01期

7 王文璨;;柔韧的赞歌——浅析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中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管方;;严歌苓:逼自己最后一回[J];小康;2010年03期

9 邓玉英;;悲剧与抗争——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2期

10 严歌苓;李宗al;;严歌苓谈人生与写作[J];华文文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槟;;移民的况味——严歌苓小说中的美国抒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白烨;;难以遮蔽的人性光辉——读严歌苓长篇新作《第九个寡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生 孙旭辉;严歌苓:我在美国经历了一次大洗牌[N];文学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人生比小说更精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用英文写作发现幽默潜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 在创作中燃烧[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京雪;严歌苓:“动人的人都是有缺陷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本报记者 丁杨;严歌苓:以“家族史”写作折射知识分子命运[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韩莉;严歌苓:翻手苍凉覆手繁华[N];河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严歌苓:命中注定要写《陆犯焉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君娜;严歌苓:我有一个同情的耳朵[N];解放日报;2013年

10 胡皓;看新华先锋如何打造严歌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邢楠;严歌苓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丽;严歌苓小说的伦理叙事[D];山西大学;2007年

2 李n,

本文编号:755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755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8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