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传统性与创造性
本文关键词:鲁迅小说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传统性与创造性
【摘要】: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对于任务特征的描写十分到位,可以说是创造性和传统型兼具。这里所说的传统性,指的是修辞的手法相对低调,而且利用的一定的白描手段,这种描述的模式比较特别。可以说,鲁迅对于小学人物的深度刻画不仅具备其它小说的统一性,同时极富个性。鲁迅主要采用的方式有:第一,对比。第二,同时性勾勒。第三,追溯性。这三种方式具有极佳的表现效果,可以重点突出特殊人物的内外特征。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人物外在特征 传统性 创造性
【正文快照】: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也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人类的反映,在鲁迅的小说里,它使用了较为多元化的描述手法以及修辞上的技巧,但是他最拿手的还是拿轻放重的修辞方式以及使人印象深刻的白描。本文探讨了这两种方式表现特征以及表现效果。一、鲁迅小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琼英;;翻译与创作:鲁迅小说篇章建构机制的现代转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刘国文;金乃茹;;对立统一规律在鲁迅小说创作中的运用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以鑫;;鲁迅小说:永存的对话世界[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4 汪晖;;自由意识的发展与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5 史志谨;;鲁迅小说《奔月》解读[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吴学辉;;试析鲁迅小说语言之幽默特色及其实现途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长华;;自我认知的难题:鲁迅小说与故人相逢叙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丁景唐;;关于延安出版的《一件小事》[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9 王野;;“革命文学”论争与福本和夫——关于鲁迅小说及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发展中的个性主义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10 徐越化;;浅谈茅盾关于鲁迅小说的评论特色[A];茅盾研究论文选集(上册)[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聿;从鲁迅小说中得来的真知识[N];文艺报;2004年
2 王福和;画家笔下的鲁迅小说[N];绍兴日报;2011年
3 王恒;鲁迅小说新解读[N];湖南日报;2004年
4 ;《鲁迅小说全编绘图本》出版[N];人民日报;2002年
5 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N];文学报;2003年
6 记者 赵彤宇;鲁迅小说有了绘画本[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肖振鸣;丰子恺漫画与鲁迅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曹文轩;“细瘦的洋烛”与作家的品质[N];文艺报;2011年
9 贾关法;名家合璧插图集[N];中国商报;2003年
10 姚宏越 陈刚;这是件挺难得的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淑芳;鲁迅小说与戏剧[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丁海波;鲁迅小说的人学思考与文化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志明;鲁迅小说时间诗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曹禧修;抵达深度的叙述[D];河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蕾;鲁迅小说的思想及艺术与绍兴戏剧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韩宁;基于语料库的鲁迅小说英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李烨;鲁迅小说中的身体话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宋凡;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心理内涵[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丁春丽;回忆—鲁迅小说创作主体的心理内涵[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晋琳;从汉语熟语的日译看异文化交流[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蔡波;从Mona Baker叙事理论比较鲁迅小说英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培涛;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人物话语的作用[D];河北大学;2016年
9 冯芙蓉;鲁迅小说的诗意特征[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段双全;论中学鲁迅小说教学新拓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45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4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