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法现代文学 寓言化写作 人性观照 平行研究
【摘要】:作为“人学”的文学,是一面观照人性的镜子,洞察人类的生存困境,映照人性中的幽暗,从而守护人类的心灵家园。可以说,没有人性之思,就没有文学。人性观照,自然成为古今中外文学写作里的永恒母题。二十世纪的文学创作,必然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物质文明大踏步向前,同时传统价值体系断裂,社会异化现象日趋严重。这样的社会现实进入到文学世界中,便显得支离破碎,以一种废墟的形式呈现,去中心、破碎的、忧郁的寓言化写作则成为这个时代最生动的表现方式。中国和法国,是两个在民族精神上颇为相似的国家,且都有着悠久的寓言传统,将这两个国家现代寓言化写作中的“人性观照”母题进行比较是一个具有可比性的课题。本论文的绪论部分,概述了研究的对象、背景以及意义,并简要论述了国外和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现状。第一章对寓言理论的流变进行了梳理,从总体上展示了中法现代文学的寓言化创作景观。第二章则重点比较了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的艺术特色,包括人物塑造、叙述技法等方面的共性,也包括二者独特的审美内涵。第三章,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三个维度,以平行研究的方式,比较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的共性特征。在比较中发现,人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人性向动物性的沦落以及人性中魔性的失控,都是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中常见的共同主题。第四章重点比较了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的不同之处,中国的现代寓言化作品中一直延续着国民劣根性的主题,法国则以“世纪病”的现代课题成为法兰西文学的特色。第五章从广义的角度出发,试图探寻中法现当代作家通过现代寓言化写作中的“人性观照”所提出的救赎方式,即为“怎么办”的课题。通过对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的比较探究,了解两国作家在“人性观照”母题上的思考,从而为深入理解两国文学内核提供参考,也希望能借此发挥文学研究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法现代文学 寓言化写作 人性观照 平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106-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0.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0.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 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之概论13-18
- 1.1 传统寓言理论之流变13-15
- 1.2 现代寓言化写作之界定15-16
- 1.3 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概览16-18
- 2 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艺术特色之比较18-29
- 2.1 共性之一:反英雄的人物形象18-21
- 2.1.1 代码式人物19-20
- 2.1.2 心理型人物20-21
- 2.2 共性之二:反传统的叙述技法21-25
- 2.2.1 叙述结构:寓言性结构22-23
- 2.2.2 叙述视角:内视角与异类视角23-25
- 2.2.3 叙述语言:破碎性的语言表达25
- 2.3 特性所在:审美意识的不同25-29
- 2.3.1 中国式的历史意识26-27
- 2.3.2 法国式的哲学思辨27-29
- 3 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主题共性之比较29-43
- 3.1 自然属性:人性向动物性沦落的寓言29-33
- 3.2 社会属性:人性在现代社会中异化的寓言33-39
- 3.2.1 制度与人性33-37
- 3.2.2 人际关系里的“人”37-39
- 3.3 文化属性:魔性失控的末日寓言39-43
- 4 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主题特性之比较43-50
- 4.1 中国:国民劣根性主题的延续43-47
- 4.2 法国:法兰西文学里的“世纪病”47-50
- 5 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文化救赎之比较50-60
- 5.1 何处是归程50-55
- 5.2 西西弗斯的神话55-60
- 结束语60-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妹;;论宽容意识的人性观基础[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7期
2 牟言波;鞠秋红;;孔孟之积极人性观的困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郭增花;;马克思伦理根基人性观的特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4 罗蕾;;关于法律的人性观[J];群文天地;2012年08期
5 傅治平;;中国人性观的共同点[J];湖湘论坛;1996年01期
6 吕占华;弗洛伊德的人性观评析[J];河北学刊;1998年04期
7 张溪潺;;论蒋韵小说的人性观照[J];作家;2008年06期
8 孟立永;王瑞;;古代中西人性观之比较[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汪瑜;;基于心理学的人性观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10 侯智娟;;从人性观的角度理解心理咨询[J];大舞台;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谢超;;三种学习观之人性观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凌;李强;;人性观、自我隐藏和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以共享内隐论为基础[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燕展;刘寒梅;朱从书;;大学生的感戴及其与人性观的关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丁红燕;王佳权;;不同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人性观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英敏;;人性的解读——人性观与心理治疗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尧新瑜;;陆朱人性观异同之比较[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7 宋小冬;马莹华;;心理咨询中的人性观概念[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子;一次英国人性观的盛宴[N];中国邮政报;2004年
2 朱向前;炮火硝烟中的人性观照[N];北京日报;2002年
3 东北师范大学 王立仁;政治的维度——韩非的人性观[N];光明日报;2007年
4 耿银平;“高温关怀”体现人性化[N];湖北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桂良;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看官员腐败及其防治策略[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潘丽丽;管理人性观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舒怡;卢梭人性观的文化哲学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王坤;马克思人性观视域下的人类生存矛盾及解决[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颜盼霞;马克思人性观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6 唐承媛;中法现代寓言化写作“人性观照”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7 邰鹭明;教师的人性观、角色观和学生观及其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变变;论马克思的人性观[D];山东大学;2014年
9 孙荫众;中国传统人性观的扬弃和现代人性的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文渊;上海市高中生人性观及心理咨询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51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5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