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航线突击》与《红色斑点》人物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10:46

  本文关键词: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航线突击》与《红色斑点》人物形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90年代上半期 朝鲜战争小说 航线突击 红色斑点 人物形象


【摘要】:朝鲜战争爆发,参战各国文学界相应创作大量战争题材小说作品。朝鲜高层出于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严格制定文艺政策,控制战争小说创作导向。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战争小说叙述战争进程,刻画战斗细节,塑造诸多战争人物形象。其人物形象具有模式化和概念化等特征,缺乏塑造战争人物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该阶段战争小说遵循歌颂领袖和服务政治的创作宗旨,具有政治宣传色彩和文学功利性,属于非纯文学性战争小说范畴。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朝鲜制定符合时局发展的主体文艺理论。文学界要求作家创作必须遵循主体文艺理论,塑造主体文学人物形象。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在主体文学理论影响下,小说人物形象特征和战争叙事等方面呈现一定范围内有限变化。国内学术界针对上述变化,关注较少,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探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尝试客观论述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航线突击》和《红色斑点》中人物形象基本特征和变化特征。本文绪论部分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学术界对该课题研究明显不足,研究成果甚少;论文以此为切入点,主要运用文学内部研究方法论述该课题。第二章首先概述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战争小说创作基本情况,然后分析该阶段战争小说英雄人物形象、女性人物形象及反面人物形象特征。本章内容有助我们把握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战争小说发展情况和人物形象基本特征,为第三章纵向对比论述人物形象的变化特征提供主要参考依据。第三章是本文重点论述部分。阐述90年代上半期朝鲜时代背景及主体文学状况;论述两部小说中英雄人物、女性人物及反面人物形象的共同特征和变化特征。考察发现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属于特殊的主体战争文学范畴,仍具有明显政治功利性,缺乏纯战争文学塑造人物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第四章论述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人物形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助我们了解朝鲜主体战争文学本质属性。第五章是论文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升观点,论述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存在的文学缺陷,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战争小说应以战争和参与者为描述对象,客观塑造各方参战人物形象,真实再现战争起因、发展过程及最终结局。中国国内对朝鲜战争文学小说了解研究不足。通过本文研究,希望国内外学者了解朝鲜战争小说的基本情况、发展变化及其本质特征等。有助我们全面深刻认识朝鲜战争的真实面目及其残酷性;有助客观解析朝鲜特殊时期文艺政策、文学创作及主流意识之间的复杂关系。本研究将为国内学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借鉴依据。
【关键词】:90年代上半期 朝鲜战争小说 航线突击 红色斑点 人物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312.074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韩文摘要8-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3
  • 第二节 先行研究13-15
  • 第三节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15-17
  • 第二章 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战争小说人物形象特征分析17-22
  • 第一节 概述17-18
  • 第二节 英雄人物形象18-19
  • 第三节 女性人物形象19-20
  • 第四节 反面人物形象20-22
  • 第三章 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航线突击》与《红色斑点》人物形象分析22-45
  • 第一节 时代背景和主体文学概述22-24
  • 第二节 英雄人物形象24-35
  • 第三节 女性人物形象35-40
  • 第四节 反面人物形象40-45
  • 第四章 小说人物形象变化的原因45-47
  • 第五章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2-53
  • 附表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实;;理念与实践:中国战争小说的最新展示[J];全国新书目;2001年10期

2 房福贤;走进战争舞台的女性——简论新时期战争小说女性角色的转变及其美学内蕴[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陈思广;;当代战争小说研究二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6年01期

4 赵启鹏;;大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战争小说——评《中国战争小说史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5 周徐;;论80年代战争小说的英雄嬗变[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周政保;中国当代战争小说的解释与判断[J];小说评论;1990年01期

7 蔡苓;;革命战争小说与苏俄文学[J];现代语文;2006年09期

8 任亚娜;;新时期战争小说中爱情与事业关系模式的审美特征[J];作家;2009年12期

9 陈春生;论延安战争小说与苏联战争小说的内在联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张鹰;历史的选择与选择的历史——中国当代战争小说五十年之反思[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国荣;;如何写出文学之真?——从战争小说《碑》的写作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亚敏;美国的战争文化与战争小说[N];文艺报;2010年

2 陈思广;当代战争小说创作观念反思[N];文艺报;2004年

3 殷实;中国 今天有战争小说吗?[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陈思广;军人形象塑造的力点选择[N];文艺报;2010年

5 舒晋瑜;战争小说寻觅生长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徐鲁;未来星球的战争史诗[N];文学报;2012年

7 孟繁华;《云端》与历史边缘经验[N];文艺报;2007年

8 王杨;“历史·记忆·文学”学术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08年

9 向荣;战将之星闪耀在历史的天空[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文广;中国现代战争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卢姗;文化视野下美国20世纪战争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琳;苏联战争小说对中国“十七年”战争小说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张旭华;论中国当代战争小说爱情描写的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志成;90年代上半期朝鲜战争小说《航线突击》与《红色斑点》人物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刘yN驰;浅析马尔克·杜甘战争小说[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6年

5 洪何苗;论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中的“诗”与“歌”[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苏丽静;中苏反法西斯战争小说比较[D];郑州大学;2006年

7 陈婉;新时期中国当代战争小说国军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天竺;历史与人[D];兰州大学;2006年

9 彭鹏;从文化研究的视角阐释美国战争小说中军队内部的冲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张千会;女性主义视角下战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56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56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7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