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文学陕军的现实主义开掘

发布时间:2017-09-15 20:07

  本文关键词:文学陕军的现实主义开掘


  更多相关文章: 现实主义 柳青 路遥 陈忠实 贾平凹


【摘要】:现实主义在新时期文学中也迎来了改革和深化,文学陕军的长篇创作最有代表性:柳青的《创业史》秉承革命现实主义的原则,树立了很高的标杆,也留下了遗憾;进入新时期,陕西作家在继承柳青的基础上,又对现实主义有新的拓展——80年代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已透出强有力的"改革"现实主义色彩,将集体的崇高史诗叙事转化为个人奋斗的深情抒写;进入90年代陈忠实的《白鹿原》和贾平凹的《废都》,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启发和文化讨论的感染,将现实主义纵深开掘到文化的深层。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现实主义 柳青 路遥 陈忠实 贾平凹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根据文学评论家雷达的概括,1949年以来大陆当代长篇小说创作大致经历过三次高潮:第一次约在1956年至1964年间,第二次在1980年至1988年间,第三次则出现在1993年至2000年。以陕西作家作品来论,列入“第一次长篇小说创作高潮”名单的主要有柳青的《创业史》;“第二次高潮”出现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秀;孟繁华;;主体立场:现代理性与传统伦理的纠结——贾平凹《浮躁》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杨晶晶;;困境中蜕变的成长——浅论新时期农村题材成长小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梅笑冰;;刍狗的快乐生命——贾平凹《高兴》对城市理想的解构以及对没落乡村原始生命力的展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刘燕妮;;知识分子的困惑——《废都》与《荒原狼》两部作品中的作家形象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5 刘俊莉;;《秦腔》:社会转型下的当代农村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6 高巧琢;;作家创作中的“乡土”潜意识与智者形象生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7 姚维荣;个性鲜明的独特艺术追求[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8 韩文霞;;沉沦·救赎·毁灭——《废都》:一曲二十世纪末的都市悲歌[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丁丑芳;;苦难中的伟大与崇高——贾平凹小说《古炉》的精神价值[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10 韩振英;李登建;;寻根之旅中的父亲意象——贾平凹小说《秦腔》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波;城乡冲突:新时期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鲁美妍;当代知识分子小说60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郝敬波;论新时期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连义;新时期小说中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艳荣;1993:文学的转型与突变[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杨洁梅;世纪之交的精神风景[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壮志;农民工题材影视中的底层表述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宋小雯;产业化时期中韩农民小说反映的社会意识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薛慧娜;论八、九十年代文学中的“鬼话”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波;“乡下人进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巩天骄;民间视野下贾平凹、莫言创作比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美英;乡土小说中现实主义的演变和发展[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玲玲;割不断的家园情结[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冰洁;艰难抉择的边缘人[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杨玉茹;《嘉莉妹妹》与《废都》中“荒原”意识之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袁晓庆;功能视域下的对话翻译[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郜大军;;想起路遥[J];教育与职业;2003年24期

2 王卫平,栗丹;论路遥小说的苦难主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高建群;;路遥写两部大作的一些情况[J];文学教育(下);2007年12期

4 成丽丽;侯业智;;路遥逝世十五周年“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综述[J];小说评论;2008年04期

5 徐继英;;论路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9期

6 詹歆睿;;论大众传媒对路遥小说的传播[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詹歆睿;;从读者的阅读与接受看“路遥现象”的存在[J];商洛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刘凤芹;;以接受美学探析路遥小说魅力之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詹歆睿;;“路遥现象”形成原因解读[J];名作欣赏;2010年21期

10 蒋少轩;肇奇松;;路遥作品浅析[J];今日科苑;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帆;;《路遥知马力》与民间交友观[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2 莫怀戚;;写作必须让我愉快[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芳闻;社会各界援助路遥家人[N];文艺报;2007年

2 石志勇;陕西作协发倡议救助路遥家人[N];西部时报;2007年

3 陈亮;路遥:在城与乡的明灭之间守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申沛昌;路遥:一个令陕北人感到无限荣耀的作家[N];延安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马媛媛;清涧县征集路遥纪念馆陈列物品[N];榆林日报;2010年

6 杨杰;面对困难 她选择自强不息[N];开封日报;2007年

7 冯东旭;榆林采取措施解决路遥亲属家庭困难[N];陕西日报;2007年

8 李建军;人们为什么怀念路遥[N];文艺报;2007年

9 石志勇;陕西作协和媒体倡议:救助路遥家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春生 杨旭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N];延安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自强;论路遥小说中的苦难意识[D];河南大学;2008年

2 于丽萍;“路遥现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王搏;路遥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4 刘蕾;论路遥小说中的意象符号和关键词[D];青岛大学;2009年

5 余雪霁;欲望书写:路遥作品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梅学;路遥小说的精神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7 胡晓丽;试论路遥小说的悲剧爱情[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蓉;逃离与回归——路遥创作心理走向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9 万芳;路遥小说中的地域文化因素[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增武;路遥小说论[D];安徽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858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58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