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苏轼散文的语言特征

发布时间:2017-09-16 05:25

  本文关键词:论苏轼散文的语言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苏轼散文 语言论 意尽言止 辞达


【摘要】:苏轼在散文的语言上提倡意尽言止,主张"辞达"。要做到"辞达",苏轼认为有两个阶段:一是"求物之妙"要"使是事了然于心"的阶段,即认识事物事理并能牢记于心上;二是"了然于口与手"的阶段,即用语言文字把自己心中对事物事理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出来而成文章。这样,才是真正的"辞达"。可见,苏轼的"辞达"论已赋予了孔子"辞达"说以新的内涵。
【作者单位】: 湖南城市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苏轼散文 语言论 意尽言止 辞达
【分类号】:I207.62
【正文快照】: 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达意,达意的手段就是文辞。文辞能准确地、完好地把意表达出来,就可戛然而止,毋庸赘言。但也有言止而意不尽的,像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柳宗元的《鹘说》、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都有言外之意,显得含蓄委婉,情意悠长。苏轼对这类文章特别重视,他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浅谈“辞达”[J];语文学刊;1995年03期

2 童健;苏轼散文“辞达”试论[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冯维林;;中国古代修辞学的“辞达”说论[J];求索;2008年09期

4 高晓焘;;试论“辞达而已矣”中“达”的维度[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常培德;;写作断想[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九同;;不能忘却‘辞达’、‘远鄙倍’的民族重文传统[J];逻辑与语言学习;1991年03期

7 方道;“辞达”论[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1期

8 何玉兰;苏轼“辞达”说的创造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王世德;苏轼论“辞达”的审美表现[J];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10 高云斌;苏轼“辞达”理论及其创作[J];集宁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全国政协委员 王贤才;辞达而已矣[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邢福义;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N];光明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861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61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3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