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对《论语》中“怨”的阐释及其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3:00

  本文关键词:对《论语》中“怨”的阐释及其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涵 流变 理论意义


【摘要】: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世界上最早、最全面概括诗歌本质特征和艺术特性的言论。起初是对诗歌(包括乐、舞)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并且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和美学意义,对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单就通过对"怨"的释义和沿用窥探其内在的理论,从中可以发现文学创作的动力因素,旨在构建"怨"说这一体系。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内涵 流变 理论意义
【分类号】:I206.2
【正文快照】: 孔子是中国古代首位对诗做出大量论述的理论家,其论诗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重视诗的社会功能,这与他维护周礼的思想密不可分。《论语·阳货》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虽着眼于

本文编号:881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81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