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洛维夫人》中话语与思想表达方式的文体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1 10:39
本文关键词:《黛洛维夫人》中话语与思想表达方式的文体学分析
【摘要】: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文体学研究一直处于兴盛不衰的地位。随着文体学的发展,文学文本与语言学理论结合的研究也日益丰富起来。作为弗吉尼亚·伍尔芙最著名的长篇意识流小说之一,《黛洛维夫人》于2005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1923年以来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自1925年出版以来,这部杰作一直备受各个领域学者的青睐,大多研究的角度是从小说的外部结构或背景方面入手,如这部小说创作的战后社会背景,伍尔芙的创作心理和动机,意识流创作手法,作者个人经历和作品创作的关系以及女性主义、生态美学和雌雄同体论等。但是,极少有学者以这部小说内部语言结构为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话语和思想表达作为反映小说文本中人物心理特征的重要途径,其呈现在极大程度上也对人物塑造以及主题的深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以文体学家利奇和肖特话语思想表达模型为理论依据,以伍尔芙的意识流作品《黛洛维夫人》为研究文本,根据克拉丽莎和塞普蒂莫斯这两条叙事线索分别选出四个和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然后针对主要人物克拉丽莎、塞普蒂莫斯、彼得和理查德的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探索:1)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2)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对主要人物个性塑造产生的作用和反映出的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3)人物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所投射出的深刻主题。本研究的结论:1)文中人物的话语表达方式倾向使用直接引语,.也就是利奇和肖特话语表达方式比例模型中的标准;人物的思想表达却倾向于采用“最自由”的自由直接思想表达方式,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人物思想的连贯性和真实性。全文主要通过自由直接引语、自由直接思想以及自由间接思想等表达方式的频繁切换,毫无障碍地达到了人物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统一,也使得人物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外表光鲜实则枯燥乏味的物质世界形成了鲜明而有力的对比。2)在核心人物克拉丽莎与旧情人彼得的对话过程中,二者使用自由直接思想和自由间接思想表达方式的比率极为接近,反映出二者默契依然,然而分隔多年产生的心理差距却也已难以弥补;而在克拉丽莎与丈夫理查德的对话过程中,虽然二者的话语表达方式的数量分布比较均衡,但丈夫理查德的思想表达数量却是克拉丽莎的两倍之多,这表明二者表面和谐的婚姻生活实则掩盖着他们交流的匮乏以及理查德的不善言辞。塞普蒂莫斯寥寥无几的话语表达主要为直接引语,大多为独白以及与妻子卢克雷齐娅之间的对话中。弹震症使他饱受精神错乱的折磨且无法正常交流,反映出战争这一恶行对人造成的不可弥补的伤害。3)本文通过对主要人物内心世界和语言交流方式的剖析,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造成的精神伤害;以及战后社会转型期中人们通过物质、博爱和交流来弥补创伤的尝试,虽然这达到了表面的成功,实质上却是惨痛的失败。此外,该研究还体现了人类思想的隐蔽性和话语表达的表面性。本研究对两条叙事主线下每个场景主要人物的话语和思想表达进行了深入挖掘,帮助读者理清了这看似“无序"且“不连贯”的故事情节发展、人物丰富的话语思想内涵,探索了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反映出的人物关系,达到了对文章主题更深入、明了的解读。同时,这也是对文体学与文学交叉学科研究潜力所作出的更进一步的尝试。
【关键词】:《黛洛维夫人》 文体学 话语思想表达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Introduction12-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2-13
- 1.2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13-14
- 1.3 Layout of dissertation14-15
- 2. Literature Review15-24
- 2.1 A review of speech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 and relevant studies15-21
- 2.1.1 Narratological approach16-17
- 2.1.2 Grammatical approach17-18
- 2.1.3 Pragmatic approach18-19
- 2.1.4 Cognitive approach19
- 2.1.5 Stylistic approach19-21
- 2.2 A review of Mrs. Dalloway and relevant studies21-24
- 2.2.1 Foreign studies on Mrs. Dalloway21-22
- 2.2.2 Domestic studies on Mrs. Dalloway22-24
-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4-39
- 3.1 Literary stylistics24-30
- 3.1.1 Stylistics and style24-26
- 3.1.2 Literary stylistics26-30
- 3.2 Speech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 scale model of Leech & Short30-37
- 3.2.1 Speech presentation30-35
- 3.2.2 Thought presentation35-37
- 3.3 Brief summary37-39
- 4. Research Design39-43
- 4.1 Research questions39
- 4.2 Data description39-41
- 4.3 Analysis procedure41-43
- 5. Findings and Discussion43-70
- 5.1 Analysis of speech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 patterns along the narrative line of Clarissa43-60
- 5.1.1 "Car" event43-46
- 5.1.2 Clarissa's being at home46-53
- 5.1.3 Richard's returning home53-57
- 5.1.4 Party57-60
- 5.2 Analysis of speech and thought presentation patterns along the narrative line of Septimus60-70
- 5.2.1 "Car" event60-63
- 5.2.2 Septimus's visit to Dr. William Bradshaw63-67
- 5.2.3 Septimus's suicide67-70
- 6. Conclusion70-75
- 6.1 Major findings70-72
- 6.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72
- 6.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72-73
- 6.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73-75
- Bibliography75-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归训与反抗——从文体学角度分析《达洛维夫人》[J];武夷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赵冬梅;;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J];外语学刊;2014年02期
3 王可;;父权制下的边缘人——《时时刻刻》与《达洛维夫人》的互文性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谷云菲;;对比分析《时时刻刻》与《达洛维夫人》中的双性同体思想[J];海外英语;2013年17期
5 牟方华;;全知叙述与《达洛卫夫人》叙事聚焦的“内”与“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8期
6 方芳;;《达洛卫夫人》中的萨利·赛顿形象与“双性同体”理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7 林继红;;《达洛卫夫人》里的叙述声音与话语——兼评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现代叙事艺术特征[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伍建华;;《达洛卫夫人》现代叙事艺术特征之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5期
9 刘慧云;;叙事视角与《达洛卫夫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陈静;《达罗卫夫人》中的对话和思维表现形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894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894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