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时英的最后”——关于他的附逆或牺牲问题之考辨
本文关键词:“穆时英的最后”——关于他的附逆或牺牲问题之考辨
更多相关文章: 穆时英 新感觉派 刘呐鸥 思想逻辑 国民新闻 文献史料 连环套 二重人格 中国文化界 陈立夫
【摘要】: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在抗战时期作为“中统”安排在汪伪阵营里的卧底、随后却被“军统”误杀的说法,已流传了40余年。本文以确凿的文献和细致的考证,说明所谓穆时英冤死的“冤案”,乃是一个流亡的双面特工因不甘寂寞而精心编造的谎言,并依据穆时英投靠汪伪时的亮相文章等史料,揭示了他蜕变为汉奸的过程及其走向妥协的思想逻辑,这在汉奸人物中是很有典型意义的。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穆时英;新感觉派;刘呐鸥;思想逻辑;国民新闻;文献史料;连环套;二重人格;中国文化界;陈立夫;
【正文快照】: 一附逆的汉奸还是冤死的英雄:关于“穆时英的最后”的两种说法 1940年6月28日下午6时许,穆时英被枪杀于上海。自那以后的相当长一个时期,一般都认定穆时英乃是作为追随汪伪的汉奸,而被潜伏的国民党特工所杀,很少有不同意见。 但30多年后的香港却有一位“康裔”先生,自称是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今;;关于《穆时英年谱简编》的更正[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02期
2 李今;穆时英年谱简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志熙;;“穆时英的最后”——关于他的附逆或牺牲问题之考辨[J];文学评论;2016年03期
2 童静;;浅议《现代》杂志中的穆时英小说创作[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年01期
3 孔刘辉;;谍影重重——穆时英之死新探[J];新文学史料;2015年04期
4 吕彦霖;;“遽变”亲历者的心灵速写——试论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语境与心态[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彭小妍;;漫游男女:横光利一的《上海》[J];东岳论丛;2013年05期
6 马尔克;;试论新感觉派的形式探索——以刘呐鸥、穆时英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8期
7 洪志强;;论穆时英的电影化小说[J];作家;2012年06期
8 张华;;“习性”中的聚合与离散——行为理论视野中的《每日电影》群体更替[J];当代电影;2011年12期
9 马占俊;;穆时英研究概述[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10 李欣;;《小晨报》上的三篇穆时英佚文[J];新文学史料;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华;;穆时英小说状语的运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李华;;穆时英小说的复叠用法[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吴义勤;;都市体验与穆时英小说的两条轨迹[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泽;半殖民语境下的都市体验[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李彩虹;横光利一与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创作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曹维刚;城市里的“革命”与“沉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4 郑艳;穆时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景云;穆时英小说存在主义解读[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6 郑雪瑞;穆时英文学创作的矛盾与张力[D];北京大学;2012年
7 王茵;穆时英小说与上海地域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江维萍;论穆时英小说中的孤寂感[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严华;女性主义观照下的穆时英小说创作[D];汕头大学;2006年
10 龙希利;论穆时英小说中自我生存的现代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8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93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