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基于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2:24

  本文关键词:基于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认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理空间 概念合成 意识流 伍尔夫 雌雄同体


【摘要】:十九世纪上半叶,意识流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的小说技巧、文学观念、哲学思维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化,标志着当时西方社会意识和审美趋向的变革。目前,意识流小说的技巧已经广泛地渗透到诗歌、喜剧、电影等各种文艺形式中。《到灯塔去》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意识流著作,其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作者伍尔夫非凡的艺术功力。自出版以来,《到灯塔去》备受文学批评界的关注。学者们从众多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叙事学、声学、美学、女性主义等。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文学批评领域开始出现明显的认知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释文学语篇,为文学文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其中以意识流语篇为研究对象的例子仍然较少。本文拟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来探讨《到灯塔去》中的语篇结构特点和主题内涵的构建过程,以期帮助读者领略伍尔夫所传达的“主观真实”和重构作品的深层主题。研究认为,《到灯塔去》是伍尔夫在情节、语法、语篇结构和叙事策略方面对传统小说的一次“背叛”。其叙述焦点在基础空间和意识空间之间不被察觉地频繁转换,给读者带来了时空错乱和晦涩难懂的阅读感受,而心理空间理论中基础空间的可及性、空间构造语的标记性、视角和焦点的动态转换性却对此有极强的解释力。因此,本文首先运用心理空间理论对小说的语篇结构进行分析,依据其时间结构和叙事技巧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心理空间网络体系,对意识流语篇结构做了一个系统的描述和解释。其次,在主题内涵方面,本文聚焦于《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思想。女性主义是伍尔夫研究中老生常谈的主题,然而主流的研究却只注重其女性主义本身而忽略了读者心中从阅读文本到理解文本再到生成女性主义观点的认知过程。因此,本文运用概念合成理论,通过识别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意识空间之间的身份、关系等映射连接,再现了文本意义的实时构建过程并揭示了其中的新创主题意义:两性的二元对立以及雌雄同体。通过研究,本文验证了从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角度分析意识流文本的可能性。心理空间网络的建立与主题意义构建过程的再现能够增强读者对意识流小说的阅读体验。同时,从此角度解读《到灯塔去》,能够为意识流小说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其中,将概念合成理论运用于伍尔夫雌雄同体思想的解析是一次新的尝试。
【关键词】:心理空间 概念合成 意识流 伍尔夫 雌雄同体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3-6
  • ABSTRACT6-8
  • 摘要8-10
  • List of Abbreviations10-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6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2-13
  • 1.2 Purpose of the Study13
  • 1.3 Research Questions13-14
  • 1.4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4
  • 1.5 Overview of the Study14-16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Background16-26
  • 2.1 Mental Space Theory16-18
  • 2.2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18-21
  • 2.3 Development of MST and CBT21-26
  • 2.3.1 Foreign Research21-23
  • 2.3.1.1 Self-revising Period21-22
  • 2.3.1.2 Challenge and Self  refining Period22-23
  • 2.3.2 Domestic Research23-24
  • 2.3.2.1 Introducing Period23
  • 2.3.2.2 Inspecting Period23-24
  • 2.3.2.3 Completing Period24
  • 2.3.3 Future Directions24-26
  • Chapter Three Virginia Woolf and Stream of Consciousness26-37
  • 3.1 An introduction to Virginia Woolf26-27
  • 3.2 Previous Studies on To the Lighthouse27-33
  • 3.2.1 Foreign Studies28-30
  • 3.2.2 Domestic Studies30-32
  • 3.2.3 Summary32-33
  • 3.3 Stream of Consciousness33-37
  • 3.3.1 SOC Novels33-35
  • 3.3.1.1 Origin of SOC Novels33-35
  • 3.3.1.2 Features of SOC Novels35
  • 3.3.2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35-37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To the Lighthouse from MST and CBT37-68
  • 4.1 Analysis from MST37-55
  • 4.1.1 Linear MSN37-41
  • 4.1.2 Embedded MSN41-54
  • 4.1.2.1 Simple Embedded Network41-46
  • 4.1.2.2 Multiple Embedded Network46-54
  • 4.1.3 Summary54-55
  • 4.2 Analysis From CBT55-68
  • 4.2.1 Binary Opposition between Genders56-61
  • 4.2.2 From Binary Opposition to Androgyny61-67
  • 4.2.3 Summary67-68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8-71
  • 5.1 Summary and Findings of the Study68-69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69-70
  •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70-71
  • References71-76
  • Publications7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丽;时间的追问:重读《到灯塔去》[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2 刘南,蒋晓红,张卫萍;精巧的艺术构思,永恒的心灵探寻——试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王晨;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她的名篇《到灯塔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冯溢,姜雪;论小说《到灯塔去》中的空间距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郭晓春;王建香;;路在何方——从《到灯塔去》看作者的人生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张楠楠;;论《到灯塔去》的美学特征[J];理论界;2006年05期

7 宋涛;;女性意识的苏醒——解读《到灯塔去》[J];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苏丽;陈静;;《到灯塔去》中孩子们“非游戏”的游戏以及大人们对游戏的设计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9 王菁;;论《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女性意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刘春芳;;《到灯塔去》的情感拯救主题[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薇;;“她者”的困境与拯救——《到灯塔去》中边缘女性莉丽·布里斯科的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颖俐;《到灯塔去》:细碎的光,心灵的灯[N];文艺报;2013年

2 唐燕琼;小说《到灯塔去》的海洋意象解读[N];文艺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璨;论《到灯塔去》两个中译本之忠实[D];重庆大学;2015年

2 史兴;基于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理论对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认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莲莲;《到灯塔去》的音乐学阐释[D];中南大学;2009年

4 赵明珠;前景化理论及其在《到灯塔去》文体分析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谭双鹏;《到灯塔去》的前景化特征[D];中南大学;2010年

6 林玉;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认知隐喻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欣;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写作技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黄忠;寻找失声的故事:《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9 张t焥,

本文编号:939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939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f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