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抒情主体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7:05

  本文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抒情主体形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抒情主体 欲望主体 抒情方式


【摘要】: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认为是莎翁创作中最特殊的一部分。他在诗中用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的笔触描写了热烈而复杂的情感。本文遵从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中“要莎士比亚化”的创作原则,探索莎学研究艺术形象创造的奥秘。具体方法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抒情主体形象的塑形方式加以分析,探索了其形象显现过程及形象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抒情主体的欲望话语,这种话语区别于叙事话语,欲望话语最终成功地以形象性表达了主体感情。当然这也包括一定抒情方式下抒情主体形象的显现过程。文章绪论中简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基本情况,指出在当代继续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义所在,阐明了笔者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抒情主体的原因及其可行性。同时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概况。论文第一章“相对独立的抒情主体”从传记学研究十四行诗的失策入手,分析传记学研究兴盛的原因及其失误所在,指出应该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发声者“我”与莎士比亚本人区分对待。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作品代表主体性的观念指引下,而不是新批评所谓的“作者死了”的简单否定。接着论述了文本中抒情主体的基本概念,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抒情主体形象的显现机制——在抒情主体言语和行为行进的过程中逐渐显露。这一章还论及诗中抒情主体的一些基本特征。论文第二章“欲望中的抒情主体”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杰姆逊对拉康的“主体性欲望”的理论,结合具体诗篇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抒情主体的欲望话语,揭开抒情主体的欲望真相——“真善美统一下的美的永恒”,最后论述抒情主体实现其欲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指出现实生活中主体性的分裂,表现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体性的局限。论文第三章“抒情方式下的抒情主体形象呈现”分析不同抒情方式下抒情主体形象的不同显现。结合具体诗篇,分析直接抒情、意象的选用以及隐喻的使用对抒情主体形象的影响,重点分析“眼睛”这一意象所隐射的抒情主体形象。结语部分重申了笔者的选题研究思路,也明确了研究探索的中心观念,分析了挖掘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抒情主体的形象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抒情主体 欲望主体 抒情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3
  • 第一章 相对独立的抒情主体13-22
  • 第一节 从传记学研究的失策谈起13-16
  • 第二节 抒情主体的显现16-19
  • 第三节 抒情主体的主要特征19-22
  • 第二章 欲望话语中的抒情主体22-34
  • 第一节 抒情主体的欲望行为23-28
  • 第二节 欲望对象的真相——“真善美统一下的美的永恒”28-31
  • 第三节 欲望的障碍——“时间的镰刀”31-34
  • 第三章 抒情方式下的抒情主体形象显现34-41
  • 第一节 直抒胸臆的抒情主体34-36
  • 第二节 意象建造的抒情主体形象36-39
  • 第三节 隐喻系统下的抒情主体形象39-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50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50-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明;抒情主体的摇摆——细评风过无痕《听你说那场婚礼》[J];阅读与写作;2005年04期

2 任美衡;美丽的遁逸──析80年代新潮诗歌抒情主体的演变[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刘正国;情感的复合显示[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方坚铭;;从抒情主体的转移看词“别是一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傅元峰;;论当代汉诗抒情主体在诗美整饬中的作用——以杨键、蓝蓝、潘维的诗作为例[J];扬子江评论;2011年04期

6 王阳;从里尔克的《豹》看抒情主体的结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张德明;;论作为左翼诗歌抒情主体的“我们”[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5期

8 吕鹏娟;;论郭沫若早期诗歌中抒情主体的变迁[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黄永健;我看散文诗[J];散文诗;2003年12期

10 颜同林;彭冠龙;;新世纪贵州诗歌抒情主体变迁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其南;读解王立春:儿童的想象,世界向我生成[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抒情主体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75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975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f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