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全球传播的新想像2014对外传播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中国电视媒体如何提升国际新闻传播力——从央视马航事件报道说开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马凌、苏状:《国际舆论表达与引导策略探析》,《当代传播》,2014年第4期,第34-37页。 余红、王琨:《国家形象概念辨析》,《中州学刊》,2014年第1期,第167-172页。 陈薇:《媒介化社会的认知影像:国家形象研究的理论探析》,《新闻界》,2014年第16期,第34-38页。
徐艳:《全球媒介事件中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新闻知识》,2014年第8期,第6-7页。
贾文山:《美国全球话语权策略的启示》,《对外传播》,2014年2月,第17-18页。 胡正荣:《如何构建中国话语权》,《光明日报》,2014年11月17日,第011版。 王高飞:《试论中国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如何掌握国际话语权》,《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第16期,第33-34页。
史安斌、达雅·屠苏:《全球传播的重构和“中印一体”的崛起》,《新闻界》,2014年第5期,第69-74页。
[10] 周勇、胡玮、陈慧茹:《谁在控制西藏问题的话语:涉藏报道的路径依赖与效果生成》,《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4期,第68-81页。
[11] 王雅琳:《中国领导人的外媒新镜像》,《军事记者》,2014年第12期,第6-7页。
[12] 张毓强:《中国国家软实力:路径现实及其问题性》,《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9月,第15-19页。
[13] 《首部中国国际传播蓝皮书在京发布》,《对外传播》,2014年第7期,第62页。
[14] 姬德强:《探索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创新与能力建设:2014“中国传播论坛”综述》,《现代传播》,2014年第10期,第140-141页。
[15] 刘滢:《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全球传播——“中国传媒走向全球”国际学术论坛综述》,《现代传播》,2014年第10期,第141-143页。
[16] 赵泓:《<每日电讯报>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基于2003-2013年对华报道的内容分析》,《新闻大学》,2014年第4期,第35-43页。
[17] 赵楠、杨雯、杜小娟:《华文媒体<英中时报>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2卷第4期,第79-84页。
[18] 蔡馥谣:《西方新闻周刊镜像下的中国形象》,《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2卷第4期,第71-78页。
[19] 常江、文家宝:《BBC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传播策略及启示》,《对外传播》,2014年第8期,第55-57页。
[20] 金勇、许敬晗:《韩国影视剧传播方式变革探析——以热播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现代传播》,2014年第7期,第93-95页。
[21] 蒋丹彤:《中国当代题材电视剧对外传播的跨文化传播解读——以<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传播为例》,《现代视听》,2014年第2期,第9-11页。
[22] 侯洪、徐盟:《从电视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看中国动画公共外交的创新与策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166-169页。
[23] 吴信训:《微电影:公共外交与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新闻记者》,2014年第12期,第83-86页。
[24] 张丽、孙璐:《中国电视媒体如何提升国际新闻传播力——从央视马航事件报道说开去》,《新闻大学》,2014年第4期,第84-89页。
[25] 乔木:《重大活动对外报道的选题与采编——以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例》,《对外传播》,2014年第8期,第9-10页。
[26] 钱晓文:《新媒体时代传媒国际传播力构建解析》,《编辑之友》,2014年第12期,第43-47页。
[27] 张磊、胡正荣:《在互联网环境中重寻“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9月,第102-106页。
[28] 任孟山:《互联网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地缘政治》,《现代传播》,2014年第10期,第46-49页。
[29] 宋戈:《互联网背景下传媒内容国际传播的启示与思考》,《现代传播》,2014年第10期,第163-164页。
[30] 周庆安:《新媒体环境下危机对外传播的困境与策略》,《对外传播》,2014年第6期,第10-12页。
[31] 吴飞:《构建有效的国际传播策略——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谈起》,《对外传播》,2014年第2期,第10-12页。
[32] 甘险峰:《国家形象传播范式辨析》,《中州学刊》,2014年第11期,第10-13页。
[33] 刘国强:《论全球传播时代他者的建构》,《新闻界》,2014年第17期,第17-20页。
[34] 喻国明、易艳:《对冲偏见:关于国际传播的策略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7卷第2期,第119-123页。
[35] 徐艳:《全球传播中的进入模式研究——基于AMO的理论分析和案例探讨》,《新闻知识》,2014年第8期,,第100-104页。
[36] 姬德强:《探究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多重维度——专访国际知名传播学者赵月枝教授》,《对外传播》,2014年第5期,第13-15页;详见赵月枝:《中国的挑战: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刍议》,《传播与社会学刊》,2014年总第28期,第151-179页。
[37] 陶喜红、李春燕:《中华民族形象对外传播的文化路径转型》,《当代传播》,2014年第6期,第95-96页。
[38] 洪俊浩、严三九:《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挑战性》,《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6期,第5-21页。
[39] 关世杰、尚会鹏:《建构中国海外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价值观》,《群言》,2014年第7期,第11-13页。
[40]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否思社会科学——19世纪范式的局限》,刘琦岩、叶萌芽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3页。
[41]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否思社会科学——19世纪范式的局限》,刘琦岩、叶萌芽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43页。
[42] [美]曼纽尔·卡斯特主编:《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周凯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6页。
[43] [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曹荣湘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9页。
[44] 参见邓正来:否思社会科学——国家的迷思,《读书》1998年第5期。
[45] [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曹荣湘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46] [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曹荣湘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
[47] [美]约翰·R.麦克尼尔(J.R. McNeill)、威廉·H.麦克尼尔(W.H. McNeill) :《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王晋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16页。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行业论文、高中教育、计划方案、高等教育、表格模板、教学研究、经管营销以及建构全球传播的新想像2014对外传播研究述评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中国电视媒体如何提升国际新闻传播力——从央视马航事件报道说开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8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28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