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以新闻为本位,以事实为基

发布时间:2018-03-14 13:01

  本文选题:胡政之 切入点:新闻 出处:《兰州学刊》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胡政之认为新闻纸以新闻为本位的原因是:以新闻为本位可以增强读者的信赖感,从而奠定新闻事业发展的基础;记者能力的有限决定了新闻纸要以新闻为本位;在"内争不已,离合无常"的时代,"抱着多纪事,少说话的主义"能够减少许多麻烦。胡政之把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提到衡量记者责任心、品行修养和才学识的高度来看待;认为报纸大量充斥着缺乏真实性的新闻是新闻事业落后的表现之一;而真实的新闻,是形成"稳健切实"、"健全合理的真舆论"的第一步。政治的清明与否、社会组织的健全与否、记者是否无党无私、记者道德是否良好,是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因素。对新闻本位、新闻真实性等一些关键的新闻学问题,胡政之较早就给予了明晰而正确的回答,与同时代的优秀新闻从业者取得了共识;他的新闻事实观,是其新闻思想的核心——舆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积极地把其新闻事实观付诸实践,推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Abstract]:Hu Zhengzhi believes that newsprint is based on news because it can strengthen readers' sense of trust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the limited ability of journalists determines that newsprint should be based on news. In the era of "internal strife, capricious separation", "holding more records, less talk" can reduce many troubles. Hu Zhengzhi put the assurance of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news to the height of measuring the reporter'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moral accomplishment and aptitude; It is believ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newspapers full of news without authenticity is one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backwardness in the cause of journalism; and true news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formation of "steady and practical" and "sound and reasonable real public opinion." political Pure Brightness or not, Whether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is sound or not, whether the reporter is selfless without the party, and whether the journalist's morality is good a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news. Some key journalistic problems, such as the news standard, the news authenticity, and so on, Hu Zhengzhi gave a clear and correct answer earlier, reached a common understanding with the excellent news practitioners of his time, his view of news fact is the core of his news thought,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opinion of public opinion. He actively put his view of news facts into practice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中国新闻史史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5ZDB14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1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通文;他把一生献给了新闻事业──悼苏群同志[J];新闻与成才;2000年01期

2 刘民安;建设高度发达的新闻事业──迎接新世纪寄语[J];新闻知识;2000年01期

3 ;我国新闻事业20年变化巨大[J];新闻前哨;2000年09期

4 王长安;做党的新闻事业的忠诚战士[J];新闻知识;2001年07期

5 许厚今;坚持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创新[J];江淮论坛;2001年06期

6 赵智敏;新时期我国新闻事业功能的变迁[J];新闻爱好者;2002年03期

7 张永恒;;难以愈合的伤口——谈谈“反右”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负面影响[J];新闻三昧;2002年01期

8 文有仁;;改革开放30年与新闻事业[J];中国记者;2008年12期

9 饶瑶;;浅析法国文化与法国新闻事业的关系[J];现代商业;2008年17期

10 方汉奇;;新中国六十年新闻事业[J];新闻战线;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梁衡;;关于传媒充分传播与有效监督的几点思考——在“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A];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童兵;;从“驯服工具”到“以人为本”——认知新闻事业人民属性的六十年历程[A];新闻学论集(第23辑)[C];2009年

3 马光仁;;西方文明与上海近现代新闻事业[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4 穆青;;新闻摄影是报纸通讯社新闻事业的“一翼”[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5 李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现状及对策[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6 郑保卫;杨柳;;中国共产党90年新闻事业大事记[A];新闻学论集第26辑[C];2011年

7 黄健;;新闻事业已进入读图时代——在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的讲话[A];完善图片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进春;;改革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A];两翼齐飞昂首新世纪——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C];2001年

9 唐志宏;费臻懿;;想象与现实——抗日时期西北报业发展的提议[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华山;加大对文化新闻事业的扶持力度[N];驻马店日报;2009年

2 记者 黄怀;不断谱写厦门新闻事业的华彩乐章[N];厦门日报;2012年

3 郑保卫;新闻事业跨步走入“黄金时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 徐光春;发扬优良传统 开拓新闻事业[N];中华新闻报;2000年

5 本报评论员;谱写新闻事业壮美新篇[N];人民日报;2007年

6 绍兴日报社 赵解刚;以创新精神推动新闻事业更上新台阶[N];绍兴日报;2008年

7 记者 张鑫;聚焦中心工作 推动新闻事业[N];邯郸日报;2014年

8 记者 吉卫华;积极发挥职能推动我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N];西安日报;2014年

9 记者 马思稳;共话新闻事业 共叙责任使命 共享丰硕成果[N];承德日报;2014年

10 张津铭 朱晖;人民军队新闻事业80年历程研讨会在南京举行[N];中华新闻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邓高红;论新时期对新闻事业性质认识的理论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童青青;康荫新闻事业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3 曾彦;美国新闻事业与民主[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4 姜雪兰;建国初期上海市新闻事业的接管[D];复旦大学;2013年

5 李继瑞;我国新闻事业合法性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郭思含;晚清传教士报刊:作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之启蒙[D];辽宁大学;2011年

7 王萌;北美早期报业的政治观察[D];四川大学;2004年

8 王帅;从历史的沿革看“喉舌论”的新发展[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1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611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7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