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人类传播的阶段_新闻传播史演进的三大规律

发布时间:2016-11-18 19:22

  本文关键词:新闻传播史演进的三大规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新闻传播史演进的三大规律

新闻传播史演进的三大规律

发布日期: 2012-02-25 发布:  

  2008年第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08年第2期

  【摘要】新闻传播史规律是新闻传播发生、发展及其演进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它深藏于新闻传播现象背后,具有 普遍性、必然性的特点。一部新闻传播史发展过程,在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媒介及其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不仅 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纵向演进和横向发展的辨证统一,而且在时间的推动下,新闻传播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水平越来 越高,速度越来越快,其在社会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从而实现新闻传播螺旋式的进化发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史演进规律;螺旋式进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识码】A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必然性 的特点。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面。规律是反复起作用 的,只要具备必要的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它们都有各 自不同的规律。新闻传播史是人类社会整体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一方面, 社会整体的历史决定了新闻传播史演化的空间;另方面,新闻传播一定水平的发展又是社会维系 和进化的基本条件。和人类社会整体历史或其他专门史的演进一样,新闻传播史也有其自身的进 化规律。我们“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 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它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暴戾而丧失掉[1]。”这一规律,表现为各种新 闻历史现象的重复性与常规性。只有深刻地认识新闻传播史进化的规律,尊重这一规律,才能顺 势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和文明进步。笔者以为,新闻传播史演进过程中的 本质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共性与个性统一的规律
  
  一部人类新闻传播的历史,纵横数万里,上下千万年,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具体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上演的新闻历史话剧,虽然异彩分呈,个性鲜明,但是透 过复杂的新闻传播现象,在媒介演变、人事兴替以及环境互动方面,还是可以看见一些普遍的共 同的规定性,这种共性贯穿于人类新闻传播史的始终。换言之,新闻传播的历史,实际是共性与 个性辨证统一的运动过程。
  新闻传播历史运动的共性,从人类历史的全过程着眼,至少有如下表现。首先是历史发展 阶段的同一性。不同国家、民族的新闻传播历史,在历史起点上可能完全不同,在不同时期的发 展水平也会表现出迥然的差异,但是几乎所有国家、民族的新闻传播,其发展历程都经历了大致 相同的发展阶段:口头传播时代、手书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主流的传播手段也基本相同;传播媒体服务的对象同时也经历了从小 众――大众――分众的阶段性演变。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到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古 罗马文明,到东亚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其新闻传播历史的演进,无不验证了这一普遍的共同规定。
  其次是市场、技术对新闻传播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新闻 传播的发展水平,都受到市场条件和传播技术的制约。一个市场规模偏小的国家或地区,其新闻 传播事业发展的空间就比较有限,即便其经济发展水准高,人均GDP高,其印刷媒体的发行量、 广播电视媒体的收视群体,必然会受到先天不足的市场约束。这便是经济大国才能成为传播强国 的根本原因。传播技术的发展水平,也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拥有发达的传播科技,其在接受工具的生产成本方面,就有绝对性的优势。性能相同的 接受工具,在技术发达的国家与技术落后的国家,其市场销售价格是完全不同的,从而决定了不 同技术条件下信息消费的门槛,这必然会反过来决定同一信息传播工具在不同地区、国家普及程度的差异。
  其三是新闻传播媒介的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媒介的集中垄断。在世界新闻传播史上,几乎所有 国家的新闻媒介,其早期的历史都经历了从自由竞争到集中垄断的转化。以报业而言,在自由主 义政治制度建立起来后,报业赢得了自由发展的宽松环境。自由的市场环境必然导致媒介主体的 自由竞争,在消息采集、广告和发行环节进行竞争,这种自由竞争又必然会在媒介领域带来优胜 劣汰和所有权的转移,于是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媒介通过兼并弱小的媒介日益强大起来,最 终建立其强大的媒介集团,或者是跨不同媒介领域的超级传媒集团。这是欧美自由主义国家新闻 传播发展的普遍现象。其他新闻媒体同样也是如此,广播电视在其初始阶段,也处于宽松的自由 竞争阶段,但没有多久,就迎来了广播网电视网时代。即便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也由于实行市场 经济,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也导致了优胜劣汰的结果,胜者占领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败者要么 臣服于胜者,要么退出历史舞台。
  其四是新旧媒介的共生关系。新闻传播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导性媒体是大不一样的。 随着历史的进化,新的时代取代旧的时代,新的主导媒介取代旧的主导性媒介。印刷传播时代, 报纸代替手抄新闻书成为主导性传播媒介,电子传播时代,广播电视取代印刷媒介成为主导性传 播媒介。但是主导性传播媒介的轮替,不等于旧的主导性媒介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新的传播格 局下,新的主导媒介和旧的主导媒介是可以共生共存的。在印刷传播时代,手抄新闻书并没有消 失,电子传播时代,报纸仍是传播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尽管新旧媒介之间存在者矛盾和竞 争,但他们之间不能够彼此完全替代,而是“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2]”。如果每一个新媒介的产 生都导致一种旧的媒介的死亡,那么目前丰富多彩的媒介结构就不可能存在了。新旧媒介共存,, 是新闻传播历史的普遍景观。
  新闻传播历史演进的共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同一类型的传播现象、 传播媒体、传播事件、传播思想或流派,往往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所以在不同的 民族、国家,不同的文化空间,新闻传播历史的演进还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性,新闻传播媒介 的功能和活动空间,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以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而论,虽然不同民族、国家的 新闻传播历史进化,都经历了口头传播时代、手抄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网 络传播时代,而且这种顺时进化的态势是不可逆的。但是在不同的民族、国家,这些阶段进化的 时程却先后有别。在绝大部分地区,手抄传播的历史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就开始了,但是在非洲、 大洋州的一些原住民部落,直到被文明社会发现时,一直以口头传播为其基本的交流手段。近代 报刊的起源也是如此,欧洲地区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就诞生了近代报纸,而在亚洲、美洲、大 洋州等地区则要晚 一两百年。到20世纪8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包括亚洲、大洋州地区大部分 国家,都已进入了电视时代,可是在非洲的一些落后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建立其自己独立的电视 体系。
  在此之外,新闻传播历史演化的个性还有许多表现。在不同的国家,新闻传播媒介的活动 空间、社会功能及其表现风格也大不相同。在当今社会,几乎所有国家的新闻传播媒介都有舆论 监督的功能,但是在具体的监督对象上,却有相当的差别,有的国家媒介只能监督层次较低级的 官员,即所谓打苍蝇不打老虎;而另外一些国家的新闻传播媒介则“眼中无王侯”,连国王、总 统也可以监督、攻击。在一些国家特别是自由主义社会,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 化各个层面;可是另外一些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介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领 域,其政治作用受到重视的程度远大于其他方面的影响。在一些国家,新闻传播媒介活动的空间 相当广阔,现实无禁区,历史无空白,什么都可以报道、都可以评论;可其他一些国家的新闻传 播领域,雷池遍布,法网恢恢,动辄得咎。在一些国家,不同的新闻媒体充满活力,在表现形式 上,各张异帜,色彩斑斓;而另外一些国家,媒介的表现形式相当单一,显得呆版、枯燥,缺乏 吸引人的外在魅力。等等。新闻传播历史演化的多样性,充分地反映了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极其复 杂的内部矛盾,以及人类思维的张力和创造性,也增强了新闻传播史吸引人们兴趣的魔力。

  新闻传播历史演化的个性差异,由来于新闻传播所置身的外在环境和不同主体间的差别。以 新闻传播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便是传播系统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一部新闻传播的历史, 实际是在传播与环境的互动之中实现的。新闻传播发展的动力及其个性既在传播活动与传播媒介 自身,又与传播置身的环境有关,它直接来源于传播与环境的互动。新闻传播系统自身的变革因 由是传播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而环境状况则是决定传播发展及其个性特质的外部条件。离开环 境,传播将无由产生;只有从环境与传播的互动关系之中,才能全面揭示传播发展的全部真相。 另方面,主体的特质也会在不同程度上赋予一定的传播系统以特殊的品格。在现实社会,所有的 传播从业者都生活在一定的国度,其民族性和文化传统不仅会影响到传播从业者自身,也会给该 国的传播系统打上深刻的民族烙印。
  新闻传播过程中共性与个性的矛盾贯穿于新闻传播历史的全过程。一部新闻传播的历史实际 就是共性(统一性)和个性(特殊性)的辨证统一。新闻传播现象的共性与个性是统一的,新闻 传播历史的共性存在于复杂的多样性之中,而新闻传播的多样性又自始至终地暗含着历史共性、 统一性。它们虽然性质不一,但互不排斥,彼此包含,形成了共性和个性矛盾的统一体。
  
  二、纵向与横向发展统一的规律
  
  新闻传播历史还是纵向演进和横向发展的有机统一。横向发展赋予纵向演进以丰富的历史内 涵和现实空间,而纵向演进则给横向发展以历史的深度。所谓纵向发展,是指在传播技术发展的 基础上传播方式与传播系统的变革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迭[3]。这种更迭的进 程与单向度的时间流逝咬合在一起。在时间上,历史从过去走到现在,并且趋向未来。人类正是 搭乘时间之舟实现了文明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这是就新闻传播历史的一般进程而言的,在社会 的各个专门领域,或者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方面,这种纵向演进的特性更是明显。马克 思恩格斯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更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 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 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4]。”这里所谓的世代交替,和后 代对前人成就的利用,是在由过去通向未来的时间隧道中实现的,也就是说,历史正是随时间而 变得成熟、丰富起来的。所以,对于历史学家而言,遵循时间顺序,“根据时间箭头把事件一个 接一个连在一起”,“确定事件发生的日期和事件在时间中的前后序列”,是“最重要的[5],” 也是极其自然的事情。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以前的历史学家及其作品,几乎一致地将人类历史看成是一个纵向 的线性发展过程。从社会形态上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 会;在生产力方面是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从信息传播的演进来看,是口头传播时代―手书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应该说,历史的 发展是沿着时代的长河纵向推演的,但是历史在向纵深推进的同时,也有一个横向拓展的问题。 从家庭到村庄再到部落,从部落到城邦进而到多民族统一国家,从单一国家到以主权国家为主体 的国际社会。人类在文明进化的征途上不断跋涉的同时,其活动的舞台也随之扩展,视界也随之 开阔。
  这就是说,历史的纵向发展是绝对的,但是这种纵向发展总是有内涵的发展,每一个时期 的社会生活总有它的横截面。这种横截面是特定时期人类生活的完整画卷。这种画卷是以纵横交 织、密不透风的丝网构成的,它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零零粹粹”、“片片断断”的东西。我们 要考察人类历史,必须把“人事看作一个整个的互为因果、互有连锁的东西去考察他[6]。”这里 的互为因果、互有连锁,就是历史横向发展的主要内容。横向发展的直接结果,一方面表现为人 类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展,视野日益开阔,其活动舞台也逐渐扩大。维科在《新科学》中,从爱的 延伸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人在野兽状态中只爱它自己的幸福;娶妻生子之后,他在爱自己的 幸福的同时也爱其家人的幸福;进入社会生活之后,在爱自己的幸福的同时也爱社团的幸福; 在统治扩展到多个民族之后,他在爱自己的幸福的同时也爱国民的幸福;当诸国民由于战争、 和约、联盟和通商结合在一起之后,他在爱自己的幸福时,也爱整个人类的幸福。”另方面,这 种结果还表现为各国家、地区联系的日益紧密、不断加强。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世界经济越来 越相互依赖:它的任何部分都受到整体的左右;同样,任何部分出现的动荡和变化也都会影响整 体。”经济上的紧密依赖导致了各地居民对域外(境外)信息更迫切的需求。这两方面的结果交 汇在一起,最终促成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 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 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7]。”横向发展是历史进化的大趋势,联 系和互动则是其基本的内容。所以历史学家不能满足于纵向地叙述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应该 通过对人事及不同主体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揭示,来重建或再现一种文明或文化。
  推动新闻传播历史横向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在当代社会 则表现为大工业的发展和全球性新闻传播网络的形成。正是“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 化的世界市场……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 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8]。”战争也是推 动历史横向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战争,古代小国林立的格局就不会打破,就不会有多民族 统一国家的出现,就不会有殖民活动和民族间的杂居,虽然战争使人类付出了难以计量的生命代 价,但是它在推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 宗教、文化和新闻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借助于全球性的传播网络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 个角落,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民紧紧地联在一起。这是打破民族、国家壁垒,推进民族融 合的基本武器。
  可见,人类新闻传播的历史实际上包含了纵向演进和横向发展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或者 说人类社会历史存在着两条主要线索或途径,即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所以李大钊告诫我们对人 类社会既要纵着看,也要横着看。这是因为:“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为其产物的文化……是进 步的,发展的,常常变动的;所以换一句话,亦可以说历史就是社会的变革。这样说来,把人类 的生活整个的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社会[9]。”这两条线索或途径,并非是并行 不悖,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发展基础,这就是 生产力和传播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人类交往的发达程度。但是这两者在其基本指向上 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纵向发展是人类社会沿着时间的阶梯向上攀爬,不断地实现由低级向高级 的飞跃;横向发展则使人类的生活空间日益扩大,视野日渐开阔,实现从家庭―村庄―部落―城 邦―国家―国际社会的过渡,实现从民族史、地区史、国家史到世界史的发展。横向发展在时间 系列中实现了它的终极价值,纵向发展则为横向发展指明了方向。没有横向发展的依托,纵向演 63

  进的深度和高度是非常有限的;同样,没有纵向发展的积累,横向发展的空间也会受到制约。德 国历史哲学家赫尔德打了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人类历史就像是一条河流。它从一眼小泉发 源,逐渐增大,……终于越来越长,越来越宽,越来越深[10]。”不难看出,横向发展正是在纵向 发展之中实现的,而纵向发展又赋予了横向发展的历史意义。今天寰球一体化的现实,既是纵向 发展的结果,也是横向发展的结果。所以,新闻史学家在建构自己的历史体系时,在关注历史的 纵向演进时,切莫忽略了历史的横向发展。
  
  三、螺旋式进化发展的规律
  
  新闻传播史并不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偶然事件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由低级 到高级的螺旋式进化发展的辨证运动过程。一个新的时代取代旧的时代,不是前者对后者的完全 否定,这种取代应该是一种扬弃,前者在吸纳后者的精华后,再实现对后者的超越,因而新的时 代总会包含旧时代的传统。一种新的媒体取代旧的媒体在媒介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前者也不可能 消灭后者继续存在的根据,而是在一种的新的格局下,实现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和谐共存,其中新 媒体也不得不以旧媒体的某些方式履行其部分的职能。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取代旧的传播方式,一 种新的传播理念取代旧的传播理念,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形。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 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11]。”这就是讲的历史进化发展的 规律。这一规律对于新闻传播史也同样适用。新闻传播的螺旋式进化发展规律,在具体的历史发 展情景中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首先是历史的相似与重复。在不同国家新闻传播历史发展过程中,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领 域,经常会出现惊人的相似情形,即某段历史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似乎是此前某一阶段类似现 象的再现,或者是现今的新闻传播发展,与历史上某个时期的新闻传播现象十分相似。如发生在 19世纪30―5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的报纸大众化潮流,在150年后,以惊人相似的方式出现在中国 大陆;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的中国媒介集团化浪潮,与19世纪末期欧美主要国家发生的媒介垄断 化进程是何其相似!英国著名历史学者汤因比曾专门论述这种相似性或重复性:“当我们浏览现 有关于人类(个人和集体)活动和经验的历史记录时,我们确实看到,重复现象不仅次数繁多, 而且有时还影响重大。有关的资料俯拾皆是。这是不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而且反而使人相 信,在人类生活的某些方面,将来还可能发生同样的事情。但是,如果以这些观察为依据而断 言,必然而永恒的轮回论完全适用于人类历史,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某些事情会重复发生,甚 至多次发生,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能使人得出结论说,这本来是注定会重复发生[12]。”相似性或重 复性是历史学的重要魅力所在,也是历史学经世致用的基本依据。但是这种相似不等于同类历史 现象的简单重复或者再生,更不能因为这种相似性的重现得出历史循环的结论。事实上,相似的 新闻传播史现象的背后,可能潜藏着根本不同的本质。即便是对以前历史现象的重复,它也是在 更高层次上或在条件改变了的情况下重复,两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自从我们脱离人类的原始 状态即所谓石器时代以来,情况的重复是例外而不是通例;即使在某个地方发生这样的重复,也 绝不是在完全同样的状况下发生的[13]。”所以,“极为相似的事情,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 会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14]。”但是只要秉持历史发展的眼光,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相似 的部分别加以研究,并置身于当时特定的环境,然后再把它们加以仔细的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 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从而获得在其他学科领域无法领悟的历史智慧。
  其次,新闻传播历史永恒的进化发展与局部、暂时的曲折、退步并存。和其他社会领域的 历史发展一样,新闻传播历史也是沿着上升的轨道进化,从低级阶段上升到高级阶段,从幼稚阶 段过渡到成熟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但是,在新闻传播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排 除在某一个特殊的阶段,或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会出现暂时的、局部的曲折,甚至暂时的倒退。 从历史发展的大势而言,出版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逐步获得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过程。但是在西方传播史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关于检查制度、特许出版制度,就有过多次废除、 重建的反复;法国大革命时期,也有过多次民主与专制、自由与控制的轮回颠倒,大革命初期由 “人权宣言”所昭示的出版自由,多次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这种短暂的曲折,甚至倒退,在 新闻传播史上随处可见。鉴于客观的历史事实,我们不能把一部新闻传播史设想为在田园牧歌伴 奏下的一马平川,没有坎坷,没有起伏,没有曲折。列宁曾专门告诫我们,如果“把世界历史设 想成一帆风顺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向后作巨大的跳跃,那是不辨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 不正确的[15]。”
  其三是新闻传播史加速度发展的规律。从世界新闻传播史演进的轨迹可以看出,在进化发 展的历程中,虽然免不了坎坷、曲折,甚至是暂时的倒退。但是新闻传播发展的大趋势,既是一 个线性的永恒向前的进化过程,它不断地实现从不发达到发达,从落后到先进的飞跃;同时它又 是一个扩散的从少到多演进过程,它酷似一把折扇,从原点出发,愈向前,其涉及的面愈广。一 部人类新闻传播的历史,几乎重演了从溪流到长江的历程。其发端处,细流潺潺,流速缓慢,愈 向前,流量愈大,流速愈高,再向前,还会吸纳新的支流,携带着自上而下的动能,裹胁着更多 的泥沙和漂浮物,呈加速度的态势浩荡东行。当人类社会刚刚形成,原始信息传播活动诞生时, 传播活动十分单一,而且进化的速度十分缓慢,历经百万年才走完口头传播时代;其后的手抄传 播时代,传播活动开始丰富起来,口头传播之外,又有手抄传播,而且口语传播的形式也日趋多 样化,人类走完这段行程花了近一万年的时间;印刷传播时代起始于活字印刷术的发展,终结于 广播电视的出现,连绵八九百年,其间传播形式、传播内容的丰富与复杂程度更过于手抄传播时 代,历史进化的脚步在此匆匆加快了。20世纪初期,广播电视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在不到 一百年的时间里迅速普及,覆盖了以往百万年传播发展所造就的辉煌。到20世纪末期,计算机网 络技术催生了的网络时代,其狂飙突进的态势压住了广播电视的风头,其迅猛增长的潜力已经并 将继续颠覆人类现有的传播格局。可以说,没有哪一个专门的社会领域的历史发展,能够象新闻 传播这样,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态势,这种加速度携带的势能会推动或牵引着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
  总之,人类新闻传播的历史虽然看似一系列偶然事件的无序的堆积,实则有其内在逻辑与规 律可循。从新闻传播与人类社会历史互动的宏观视野来看,一部新闻传播的历史实际是一个从低 级到高级的继续不断的螺旋式进化发展过程。在这一持续进化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 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既表现出千姿百态的个性,同时又蕴涵着本质性的共同特征;这一过程 既是一个线性的纵向演进的时间链,同时又是伴随着时间延续不断拓展的文明之扇,在时间的推 动下,新闻传播历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新闻传播的水平越来越高,新闻传播发展的速度越来越 快,其在社会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这是新闻传播历史演进的本质规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6-194页。
  [2][美]罗杰菲德勒著,明安香译:《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3]李植楠:《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章《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88页。
  [5][法]雷梦阿隆著:《论治史――法兰西学院课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92页。
  [6]李守常著:《史学要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7]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章《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88-89页。
  [8]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章《费尔巴哈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7页。
  [9]李守常著:《史学要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10]转引自李秋零著:《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
  [11]孔子:《论语为政》。
  [12][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刘北成等译:《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27页。
  [13]恩格斯著:《反杜林论》第1编之九《道德与法。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8页。
  [14]马克思:《给“祖国记事”杂志编辑部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31页。
  [15]列宁著:《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51页。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新闻传播史演进的三大规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1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81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2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