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大公报》到《重庆日报》——历史变迁中的“理性选择”
本文选题:重庆《大公报》 + 重庆日报 ; 参考:《学术交流》2017年07期
【摘要】:在新政权新体制新环境下,重庆《大公报》继续出版两年九个月后,被改造成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这一历史结果的出现,除了政治、经济等宏观历史结构性因素外,还与中央政府、重庆地方政府、大公报社总管理处以及重庆《大公报》自身这四方"行动者",在既有环境和资源条件下,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通过利弊权衡等内在机制进行"理性选择"的微观策略有关。
[Abstract]:Under the new regime, new system and new environment, Chongqing Ta Kung Pao was transformed into Chongqing Daily after two years and nine months of publication. The emergence of this historical result, in addition to political, economic and other macroeconomic structural factors, also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hongqing local government, Under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xisting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the general management office of Dagong Society and Chongqing "Ta Kung Pao" itself are concerned with the micro strategy of "rational choic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ximization of interests and through internal mechanisms such as weigh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
【基金】:2015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1949—1952重庆《大公报》党报化转型研究”(2015YBCB054) 2015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建国初期重庆《大公报》研究(1949—1952)”(15SKG144)
【分类号】:G21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雷勃;;关于《重庆日报》初创时期的回忆[J];新闻导刊;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江卫东;;从重庆《大公报》到《重庆日报》——历史变迁中的“理性选择”[J];学术交流;201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晓慧;《大公报》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运动[J];近代史研究;2001年06期
2 自立;文革文风不死——笑谈关于《大公报》的是非[J];红岩春秋;2001年05期
3 白永达;;也谈《大公报》[J];博览群书;2001年01期
4 瑞青;;我眼中的大哥——记《大公报》特约记者瑞年堂兄的点点滴滴[J];学问;2002年04期
5 贾晓慧;论《大公报》的报业观:以20世纪30年代为例[J];史学月刊;2002年08期
6 穆欣;《大公报》拥蒋反共的阶级根源[J];新闻爱好者;2002年01期
7 方汉奇;为《大公报》辨诬——应该摘掉《大公报》“小骂大帮忙”的帽子[J];新闻爱好者;2002年12期
8 方汉奇;为《大公报》辨诬——应该摘掉《大公报》“小骂大帮忙”的帽子[J];新闻大学;2002年03期
9 吴廷俊,范龙;《大公报》“敢言”传统的思想基础与文化底蕴[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03期
10 周葆华;质疑新记《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继忠;;建构与争议:新记《大公报》“小骂大帮忙”历史标签研究[A];新闻学论集第29辑[C];2013年
2 杨柳;;从《大公报》征婚广告看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与时代特色[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3 骆萍;;试论重庆版《大公报》的抗战诗歌翻译[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葆;《大公报》保存经过[N];光明日报;2001年
2 刘鲁宁 中国国家图书馆典阅部;《大公报》史话(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胡邦定;毛泽东拍板《大公报》进京[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4 记者吴长生、刘光金;《大公报》举行创刊百年庆祝酒会[N];人民日报;2002年
5 ;诞生于天津的《大公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侯杰 秦方;杨刚的阳刚之气[N];人民政协报;2003年
7 王鹏;《大公报》的“星期论文”[N];团结报;2001年
8 王鹏;1943年豫灾报道与《大公报》停刊[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9 周之懋;《大公报》不可缺少的一次停刊[N];中国商报;2003年
10 张祝山;关于《大公报》停刊的补充[N];中国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斌;《大公报》宪政言论分析(1902-1949)[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陈建新;《大公报》与抗战宣传[D];浙江大学;2006年
3 孙会;《大公报》广告与近代社会(1902~1936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洪芳;《大公报》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5 喻春梅;长沙《大公报》(1915-1927)与湖南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汪前军;《大公报》(1902-1916)与中国广告近代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陈志强;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文健;记忆与想象:近代媒体的都市叙事[D];南开大学;2012年
9 贺碧霄;新闻范式更替:从民间报人到党的干部[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习惠;“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孟军;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D];广西大学;2008年
3 杨洁;从《大公报》舆论看民初京津地方对西俗的反应[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敏;新记《大公报》政治立场的历史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赵云龙;新记《大公报》的特色及方法论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田拥军;新记《大公报》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D];中南大学;2009年
7 位娜;浅析抗战前十年《大公报》与西北开发[D];河南大学;2010年
8 韩晓;新记《大公报》的职业化理念与实践[D];武汉大学;2005年
9 葛凤;《大公报》与近代灾荒救济[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颖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湖南《大公报》[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5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90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