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迷思:从“沉默的螺旋”到“文化语境”
本文选题:沉默的螺旋 + 传播学界 ; 参考:《青年记者》2017年20期
【摘要】:正生活中,有的新闻事件很容易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进而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舆论焦点,甚至引发大规模社会运动,影响整个国家建设秩序和社会发展进程;有的新闻事件却犹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类似的新闻事件,在此国家足以引起群情激奋乃至社会骚乱,而到了彼国家往往只有网络上零星的反对声音。本文试从舆论生成机制上分析其中的原因。理论反思:对"沉默的螺旋"解释力的再审视为了解释社会舆论生成的机理,德国社会学家、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1)并在社会学界、传播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Abstract]:In the positive life , there are news events that easily cause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to pay attention to , further develop into the public opinion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even arouse large - scale social movements and influence the whole nation ' s construction order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文理学院;
【基金】: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新媒介赋权视阈下社会抗争机理与治理模式转型研究”(编号:2016YBCB046)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大学生媒介素养与价值取向关联性实证研究”(编号:14SKM1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英;“沉默的螺旋”与广告传播意识[J];当代传播;2003年06期
2 谢新洲;“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2003年06期
3 余利花;试论互联网中的“沉默的螺旋”[J];当代传播;2005年04期
4 周宏刚;;沉默不再扩散——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J];东南传播;2006年05期
5 王宏昌;;“沉默的螺旋”与弱势群体媒体话语权的关联辨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罗春;;“沉默的螺旋”在网媒中的消解[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10期
7 师文静;;网络传播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J];青年记者;2009年05期
8 陈华明;李畅;;当下中国互联网语境中的“沉默的螺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2期
9 张智昱;;“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1期
10 佚名;;沉默的螺旋理论[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袁 琳;意见形成中“沉默的螺旋”现象[N];学习时报;2005年
2 李超;网络世界,警惕“沉默的螺旋”[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李明 编译;社交媒体加剧了“沉默的螺旋”?[N];光明日报;2014年
4 苏剑一;有听取不同声音的雅量 还要有摒弃偏见的理性[N];深圳特区报;2014年
5 孙行之;有话如何好好说[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6 本报评论员 罗晓星;谁是“讹人乌龙”中的传谣者[N];长沙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珉旭;网络交往环境下的个人态度与意见表达:沉默的螺旋 理论之检视与修正[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汉森;网络传播中反“沉默的螺旋”现象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朱靓;基于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微博用户意见表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徐一凡;公共事件中大学生的网络表达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谷业凯;“沉默的螺旋”假说在苏格兰独立公投中的作用机制分析[D];南开大学;2016年
5 赵龙;在网络媒介中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荣;“沉默的螺旋”理论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下的再思考[D];重庆大学;2014年
7 杨立月;新媒体语境下的反沉默螺旋现象[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怡芸;政治博客的社会影响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曾猛;博客:打开话语权垄断的闸门[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周奂;民众网络话语权探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08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90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