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闻媒体与台湾选举政治的互动融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5-06-17 08:46

 

【摘要】 随着新闻媒体的进步和台湾选举政治的发展,在台湾的地区的选举中新闻媒体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台湾地区选举中的核心。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新闻媒体与台湾选举政治的由互相“疏离”到“深入”互动融合。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以时间为线索,阐释以新闻媒体在台湾选举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由没有话语权的“侍从”到“选举三角”中的“核心”演变历程为主轴。本文首先介绍了“解严”前后新闻媒体在台湾选举政治中的历史地位变迁。“解严”前的台湾媒体在国民党的垄断控制之下,尤其是在选举政治中媒体没有话语权,媒体只能扮演政治“侍从者”的角色。媒体的自主性受到压制,民众对其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只有少数媒体冲破当局限制,例如“自由中国”事件中,小众媒体与执政当局的“呛声”为民主运动人士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选票,媒体的政治功能稍微展露一角。“解严”后的台湾新闻媒体进入到了多元发展的阶段,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并开始与当局进行抗衡。媒体的自主性得以开始展现,与政府的关系由“侍从”转变为“诤友”。其次,新世纪以来台湾选举政治进入到了“媒体化”的时代。台湾历次执政当局尤其是民进党对新闻媒体的“绿化”改造,其结果使台湾媒体及选举政治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而独特的政治文化反映到选举政治中就是台湾选举进入到了“媒介选举”时代,对新闻媒体介入选举的具体操作方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更好的理解台湾进入到了“媒体政治”时代。在“媒体政治”下,各种媒体的乱象——自由与责任的冲突表现的淋漓尽致。媒体应该秉承其新闻媒体的责任,但是新闻媒体的商业化的本性和所谓的新闻“自由”的攻势下,加剧了台湾选举政治的“秀”化。本论文对自由与责任的失衡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全面把握台湾选举的目的。本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本文最后是论述了台湾的选举政治如何做到理性发展。首先是对台湾未来的选举走势进行大胆预测,深入阐述台湾新闻媒体和台湾执政当局的应为之道。 

【关键词】 台湾选举政治; 新闻媒体; 自由与责任;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社会,传播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与政治学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它除了具有宣传、教育、娱乐掩个普遍功能之外,还具有政治功能,如监督政府、表达民意、选举动员,因此产生了政治传播的成效。在当代的选举中,政治说服在媒体的助推下对政治选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政治行动者。
台湾问题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会对中国政治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它也一直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纵观历史,台湾的选举制度是最能体现台湾民主政治的一个方面,也是其民主政治进程的最大推动力。所以,对台湾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也就具有了现实价值和意义。现在台湾社会,从“戒严”时期开始,新闻媒体就伴随着台湾政治的发展而存在,到后来的解严,台湾新闻媒体经历了“完全受困于执政当局”到“自主性的初步显现”,再到后来对台湾选举政治深入影响的阶段。在选举中,新闻媒体对其的传播主导力量是众所周知、不言而喻的,新闻媒体在与台湾选举政治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媒体对台湾选举的影响不断加深。总之,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中介的重要性在政治场中得到了极端展现。
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政治媒体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分析,结合新闻媒体与台湾选举之间的历史发展问题,,明确台湾的“新闻场”与“政治场”互动融合的重要性、紧迫性,探析新闻媒体与选举政治相互监督与促进的发展模式。并通过对台湾选举政治与新闻媒体的互动发展,以及新闻媒体在后来的台湾选举政治中的参与、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做尽可能全面的分析,来揭示台湾在媒体政治时代下的选举乱象背后的真相。另一方面,当前我们了解台湾岛内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新闻媒体,为了更好的辅助我们解读台湾新闻媒体所传播的大容量信息,我们就必须通过掌握台湾媒体的基本态度和其在选举中的运作方式,捋清新闻媒体影响台湾选举具体方式。从而更精确的研判全台湾的政文社等方面的具体情形,甚至是当前我们海峡两岸的具体形势以及未来走向。


(二)研究综述
新闻媒体与选举政治的互动关系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以及政治传播学。所以笔者试图侧重于从政治传播学的角度来对这一研究作详细解读。政治传播学之初的研究领域被设定在选民以及他们的投票行为上,表现出多样研究方法。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政治传播学起步地比较晚,但是历经了几年的成长己获得了些许成绩。这些学术上的成长和政治上的具体实践的贡献都是不容小觑的。
《新闻媒介与政治》和《政治广告与选举》等著作。在所撰写的著作中,有不少都涉及到了台湾政党、选举政治与媒体关系的相关内容。例如,郑瑞成等人共同合著的《解构广电媒体》和李金检撰写的《从威权控制下解放出来——台湾报业的政经观察》一文,这些是台湾较早涉及政党与媒体关系研究的著作,其对台湾早期国民党垄断大众传媒的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另外,李渡峰的《台湾民主运动四十年》中,介绍了党外势力如何以党外杂志为集结地,发动群众、进行选举动员,推动台湾“民主化”进程的历史。陈彦龙的论文《电视媒体与台湾民主化——民间全民的个案研究》则极大程度地肯定了民进党推动创设的台湾“民视”对台湾“民主化”的“贡献”。管中翔、刘昌德合著的文章《战后台湾媒体反对运动》。
大陆学者方面有邵培仁、张昆、黄嘉树、张文生、周红铎等,他们的研究都较为深入,都是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利用西方政治传播研究的相关理论关照了新闻媒体在中国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其中邵培仁的《政治传播学》,邵培仁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对政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做出清晰界定的学者。在这些以台湾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专著研究的都较为深入,都是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利用西方政治传播研究的相关理论关照了新闻媒体在中国政治上所发挥的作用。其中,涉及到政治传播的诸如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嘉树教授的《台湾选举研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张文生和王苑合著的《民进党选举策略研究》,这两本书都系统介绍了台湾选举中的政党运作,选举与地方派系,黑金政治与台湾选举等内容,其中涉及到文宣造势与选举行销等等。
总之,大陆的学者主要是从政治需要出发、从政治角度进行对台湾政治与新闻媒体的研究的,缺少了以政治传播学视角对其进行的研究。而台湾学者的研究既早也较充分。台湾甚至几乎每一次的稍微有规模的政治选举都会有研究文章,并且对其研究多以选举个案为例,更加注重实证、经验方法的使用。总体来说,研究主要侧重于新闻媒体与各个政党的关系研究,但是有关选举政治与新闻媒体的互动研究,尤其是“解严”前的选举政治与新闻媒体的关系的研究则较少。笔者力图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


一、“解严”前后新闻媒体在台湾选举政治中的历史变迀


(一)“解严”前的国民党在选举中全面垄断媒体
长久以来,国民党在台湾一直是以“一党独大”自居,甚至形成了“以党领政”、“以党代国”的党国体制,即国家与政党不加以区分,甚至政党的命令、意愿超越于政府之上。在这种威权体制并且“党国不分”的情况下,两个共生的结构便深入到社会的经济、文化、民间团体等各个领域,这些领域无不受到党国体制的渗透。当然,这也意味着文化领域的媒体“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国民党政府的宣传工具,言论受其钳制,此时大多数的新闻媒体即成为了国民党政府的“政治侍从”,尤其是在选举政治中媒体没有话语权,媒体只能扮演政治“侍从者”的角色。
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初,为了解决当时台湾岛内的社会生存危机与国际上安全孤立的“外患”,国民党当局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监管机制,即戡乱戒严体制,打算以台湾岛为战备基地为“反共复国”积存力量。蒋介石以为“战力的构成乃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当务之急在收拾人心,鼓舞士气。”②就这样,国民党加强了对新闻媒体的控制,使其成为对大陆进行心理上的攻击的舆论工具。从此,我们在台湾的政治选举中只能看到媒体为国民党政权进行辩护的影子。
另外,由于台湾的政治新闻被执政当局进行严格的控制,导致当时的民营报纸争相报道社会新闻为主,高频率的具有食动性语言词汇的出现使其的销量飙升,在很短的时间内其销量一度超过了国民党官方报纸。这些报纸不但没有遭到国民党当局的禁止,反而被其所利用,担任起了为其宣传的重任”。虽然台湾的各个民营媒体开始了纯商业的运作模式,但是他们的言论仍然受到国民党当局的严格管控,报道的内容仍然受到来自国民党当局各个层面的影响干预,鉗制台湾新闻媒体和民众的思想。当局的高度加压,使得新闻自由受到了进一步地威胁,而经济发展中为了营利而滥用自由又会招致民众的普遍责难,台湾媒体站在了新闻自律的十字路口。
雷震等人基于对国民党政府起初是刻意塑造开明形象,后期进行的却是政治高压政策、对台湾教育进行的政治渗透、蒋介石三联任统治等等感到极度的不满,深植于他们内心的自由主义认识被唤醒,认为要用“民主”来对抗威权”。③雷震认为揭穿蒋介石当局真面目的唯一办法就是“民主立言”,即通过立言解决台湾政治、军事、经济、财政、司法、思想、文化、教育、宣传等领域的问题,以此激发民众的思想,共同解决问题。最终,雷震和其他人由于对国民党当局政治的挑战而被判刑关进监狱,该杂志被连带查封停刊。但可喜的是,他们在此事件的过程中所传播的民主、自由种子在当时的台湾社会扎下了根。


(二)“解严”后多元发展的新闻媒体自主性初步显现
在政治场内,新闻媒体通常在传播与交流政治信息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解严”后,台湾新闻媒体进入到了多元发展的阶段,各种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并开始与台湾执政当局进行抗衡,而媒体的自主性也幵始得以一一展现,开始针对某些重要政策的决策过程和民众关心的政治议题进行详细的报道,为社会民众传播了政治信息;甚至有的时候其所报道的揭露政治黑暗面的新闻,对当局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而新闻媒体与台湾政府的关系亦由“侍从”转变为“净友”,积极争取自身的存在空间,发挥自身的价值。
1.新兴的媒体接连涌现
伴随“报禁”的解除,平面媒体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民营报纸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在野党的势力借助“解严”后的大好形势,积极争取媒体话语权,推动“第四台”的幵设,使台湾的电子媒体成为了在野势力摆脱国民党政治“侍从”的重要战场。
在“解严”后,台湾的报业界在短时间内出现了许多较有影响力的报纸,例如有《联合晚报》、《中时晚报》、《自立早报》等。“报禁”解除之后,报纸市场由国民党“计划”转变为自由竞争,各个报纸必须自负盈亏。此时的公营报纸由于依然抱持为国民党当宣传工具的保守立场,外加新闻内容的异常僵化,久而久之新闻销量锐减,最后使其市场占有率日益的边缘化。而民营报纸却后来者居上,稳坐报业龙头的位置。同时,随着新闻言论自由度的放开,各大报纸的政治倾向开始渐渐显露开来,有时候甚至达到了经渭分明的地步。例如,“由民进党康宁祥创办的《首都早报》就是首家以‘台独’言论作为市场区隔的报纸;《新闻晚报》是《台湾新闻报》的姊妹报,隶属台湾省政府;《世界论坛报》的创办者是国民党中央委员段俊宏,立场偏向统一。”与报纸业地百花齐放相比,杂志业则显得有些萎靡,因为“解严”对报纸言论自由的开放与放宽进一步加大,大有取代昔日辉煌的党外杂志的趋势。
2.地下媒体在选举中成为执政当局的主要反对者
在这些地下电台中,占大多数的还是像“全民电台”、“宝岛新声”等电台一样持“台独”立场、经常鼓吹“台独”理论的电台,而这些电台也成为了民进党进行传播“台独”言论的绝佳基地。由于民进党不断地冲破台湾当局的限制而去传播散布政治消息,有时候甚至突破政治禁忌的“台独”言论,典型事件就是“台独”报刊《首都早报》的发行。从此以后,“各个媒体在历次大小选举中都会大量地报道‘台独反台独’的新闻”。


二、新世纪以来台湾进入选举政治媒体化时代........10
(一)时任执政党对台湾媒体的全面“改造”........14
1.民进党对台湾新闻媒体的全面“绿化”........14
2.台湾选举政治的独特文化................14
(二)台湾选举政治的媒体化时代................15
1.台湾选举政治的媒体化................15
2.新闻媒体介入选举的实质及其影响分析........15
(三)台湾选举中的媒体乱象——自由与责任的冲突........18
1.自由与责任的冲突加剧................20
2.加速了台湾选举政治的“秀”化进程........20
三、台湾选举政治的理性发展................21
(一)台湾选举政治的未来走势预测........24
1.媒体对台湾选举的影响将会持续加强........24
2.选举规则越来越趋于理性................25
3.争夺“中间选民”的趋势加强................26
(二)台湾新闻媒体必须保持新闻自由与责任的平衡........27
(三)化解选举中的信任危机问题........28
结语........................................31


三、台湾选举政治的理性发展


(一)台湾选举政治的未来走势预测
2016年,台湾地区将有两次重要的选举,一次是第九届“立法委员”选举,另一次是第十四任“总统”、“副总统”选举。“由于这两次选举将对台湾的政党生态和台湾地区的选举政治发展起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台湾各政党已经秣马厉兵,开始了为选举进行布局”。根据本文对台湾选举与新闻媒体的分析,我们可对台湾未来选举的走势做出大胆的判断预测,阐述台湾当局、新闻媒体、台湾民众自身等的应为之道,在他们的努力下促进台湾选举政治更为理性的发展。
1.媒体对台湾选举的影响将会持续加强
在未来的台湾的选举,尤其是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中,新闻媒体仍将会在影响选举进程的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正是由于政客们的过多的干预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台湾新闻媒体的自由与公正,而台湾民众难以了解到货真价实的政治选举信息,相对应地他们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合理的判断。
诚然,台湾民众对于台湾新闻媒体所报道的选举信息的可信度问题表现出不一样的看法。但有一个问题则是大部分的台湾民众根本不认同的,那就是新闻媒体在选举中故意的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台湾民众对新闻媒体的责难,新闻媒体开始了改进自身的运作方式,以保自身与台湾政界互动融合的地位。
第一是媒体报道的内容发生变化。在台湾现在的选举政治中,新闻媒体会一直紧跟选举中的重要选举议题进行彻头彻尾的追踪报道,从而引发全台湾岛内民众的集中关注与讨论。
作为独立于行政、司法、立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对他来说唯独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才能更好地遏制媒体“过分自由”的弊端,确保新闻言论自由权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确保大众新闻媒体实现最大效益的政治传播效£
2.选举规则越来越趋于理性
台湾的高水平教育加快了台湾民主政治的发展,选举中台湾民众的理性程度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不受台湾政党的操控,台湾朝野政党也日益感到选举的力不从心。政治人物们所搞的“选举政治秀”也越来越让台湾民众心生厌恶,如果他们仍然在选举中走“老传统”的竞选路子竞选结果可能只会适得其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治候选人为了在选举中获胜不得不进一步强化他们之前所利用的合法手段。他们日益重视的选举手段就是电视辩论。从它的特性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它在潜移默化的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公平竞争的信息,有些时候民众通过候选人之间的辩论来了解选举候选人的“治国”理念和政治主张,选出他们所认为的真正合适的候选人充当他们的领导者。


结语


笔者虽然不曾对台湾进行过实地的考察学习,但是通过笔者搜集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材料,并查阅了大量台湾当地出版发行的著作,回溯了台湾新闻媒体在“解严”前后的发展历程,运用政治传播学的理论,分析了台湾新闻媒体与选举政治由“疏离”到“相交”的过程。通过对本文的论述和分析,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解严”后的新闻媒体对选举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新闻媒体中的选举广告、带有“色彩”的电视台以及各种节目样态的传播内容,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台湾选举政治产生影响。其次,台湾选举政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传播功能,朝野政党都在通过制造“新闻事件”为选民提供“议题设置”,通过新闻媒体这一“喉舌”塑造个人形象、宣导政党政策。与西方新闻媒体相同的是,其在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商业化的倾向,由其引发的自由与责任的冲突的媒体乱象可能将会继续下去,唯有从内部自我反省和外部的加以引导,方可缓解这一冲突,更好的发挥新闻媒体的“第四权”作用。
虽然我们已批判性的揭示了台湾新闻媒体介入政治选举的消极影响,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台湾新闻媒体在与选举政治的互动中,也存在可取之处。例如许多新闻媒体坚持进行的“民调”,从一开始的“不靠谱”,到后来改进民调方式,较全面的反映了新闻受众的在投票方面的所思所想,并且也为新闻媒体提供了有效的反馈意见。
总之,新闻媒体在“解严”后与台湾的选举政治的互动融合的过程中,新闻媒体通过相关选举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民的投票倾向与行为,并为朝野政党提供了宣传渠道,成为了台湾政党或者选举候选人、新闻媒体、选民中的信息交换的核心,并将日益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9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b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